作者:程姝雯 陈磊 卫佳铭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3/11 9:34:43
选择字号: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逐步回升

 

在北大27年的林建华,曾推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从校内其他院系招生,培养复合型的新闻学生,这一计划刚付诸尝试,随着林建华调任重庆大学,加上其他多种原因,就没了下文。

重返北大1年多,被称为“改革校长”的林建华,正重启曾经的想法。

这一次的改革计划,不仅涉及跨学科跨院系的专业设置、鼓励学生在院系间自由流动,还包括教师人事制度、管理层面的去行政化等改革举措。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采访中,林建华多次谈及“淡定”。他认为,做学问要“淡定”,做人也要“淡定”,要抛弃社会浮躁,不去想头衔之类的东西。而对于外界有关他的争议,他也同样以“淡定”待之:“你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就不怕别人说什么”。

●谈教学改革

让学生自主转院系“倒逼”教授上好课

南都:您回到北大后,提出著名教授要以给本科生上课为荣,有具体举措吗?

林建华:怎样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是挺有意思的。

学校制定了很多政策,要求老师必须上多少课,但这不是本质的,作用也有限。这个事情真正的动力在院系,如果院系感觉到教学是关系到自己的生存和声誉的,院系就会要求老师去做。所以我们打算从今年秋季新生开始,允许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让学生流动起来,督促院系把教育做好。

南都:院系能做什么?

林建华:院系会感觉到压力,如果一个院系由于教学质量不好,一些学生转走,院系会感觉有压力,就会想办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督促教授把课上得更好。让学生选择的更深层含义是调动学生的潜力,只有找到自己内在的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南都:现在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情况怎样?

林建华:北大著名教授上课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多的。但只是上课还不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课上好。

北大的研究机构中有很多好的学者,如林毅夫、程和平等,他们一直希望能参与本科教育,但因为本科教学在院系层面安排,研究机构还不能有本科教育。

学校正在推动在本科设立跨学科、跨院系的专业,培养学识宽阔、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元培学院与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哲学系联合,设立了“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人文学科设立了“古典语文学”,自然科学领域有古生物、整合科学等。学校将鼓励院系、研究机构和教师建立更多的跨学科教育项目。这样就可以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学者关注本科教育,使学校的本科教育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谈教育均衡

国家教育资源需更合理区域分布 取消985、211的说法没有道理

南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重点高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要继续扩大。近年,北大在农村的招生情况怎么样?

林建华: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将北大和苏州大学建校以来所有学生档案数字化,然后和美国哈佛的生源情况做对比。结果显示,1949年前北大的学生主要是富有阶层;解放后工农子弟学生增加很多,有30%-40%,“文化大革命”中工农兵大学生更多。引入高考机制后,农村学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近几年又在逐步回升,尤其是国家实行了扩大向贫困地区招生的计划等。

据我们了解,现在北大本部农村户籍学生大约占15%,家庭比较贫困学生的比例更高一些。这个课题研究的结论是,中国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情况,比美国好一些。

南都:有地方大学校长尤其羡慕985、211高校,认为高校资源分配不平衡。

林建华: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布局的确不均衡,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区域性的,大学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如果把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做一个全国的分布地图,你会发现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分布很不均匀,比如在河南省等几个省就一所都没有,当然,全国的博士点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实际上,教育资源应该按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有人就有受教育的需求,社会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有人才支撑,国家的教育资源需要更合理的区域分布。

南都:有人呼吁干脆取消985、211,更有利于平衡。

林建华: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刚才讲区域发展要求教育资源的均衡,从另一个方面看,国家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也需要一批世界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事实上,大学应该有各不相同的定位和目标,现在,全国范围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是比较少,中央财政重点资助,尽快提升教育水准和创新能力是很必要的。如果把钱全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肯定是搞不好的,这一点德国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关注。

●谈做学问

要抛弃社会的浮躁不要去想头衔这些东西

南都:去年北大校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您也去看望了,您和她熟悉吗?

林建华:不熟悉,但学校的一些做科学史的老师一直都很关注她。对她本人,我很钦佩,年事已高仍然关注抗疟疾药的发展,很不容易。

南都:您和屠呦呦的非院士身份很受外界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林建华:做事做人做学问都要淡定,要抛弃社会的浮躁,不要去想头衔这些东西。

让老师安心做教育做学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学术体系和学术环境。我们现在各种头衔奖励比较多,把学校既有的学术和人事体制搞乱了,使一些人总盯着这些头衔,而不能真正把心思放在学术上,放在学生身上。

南都:去浙大前因为“非院士”被抵制,您是怎样的心情?

林建华:当时重庆大学在做综合改革方案,又遇上毕业季,比较忙,没时间上网看,所以网上炒作的东西没怎么看,我得到的都是别人转述的二手信息了。这样也很好,我想做人还是要淡定一些,只要你自己觉得对,是有意义的,就不要管别人说什么。

●谈高校反腐

很难想象一个充满物欲的地方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南都:您在浙江大学时,有人涉嫌腐败被查,您对高校反腐有什么感触?

林建华:大学的确存在一些腐败和违规现象,但相对而言,大学还是比较廉洁的地方。但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干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下一代,因此,大学是不允许有任何不良风气和文化的。我很拥护中央八项规定和现在这种做法,从小事抓起,明确底线。

南都:之前底线不清楚吗?

林建华:过去,有些事情或则没有明令禁止,或者有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使一些人有机会去做这些违规的事情。当存在灰色地带的时候,人们会越走越远,最后就触碰了底线。现在,八项规定使底线更加清晰了,当然,学校还要结合实际,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我对学校文化氛围的改善还是很有信心的。

南都:去年也曝出北大有院长兼任独董的事。

林建华:现在都按要求退出了。实际上,在企事业单位担任兼职或咨询,对学校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可以提升学校在这个领域的声誉。但这些兼职行为需要做相应的管理和规范。学校对干部和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不能与学校利益冲突,任何兼职都不能影响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并且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应当经学校批准后才能从事兼职活动。国外大学都有类似要求,如兼职不能超过工作的五分之一。

南都:在划底线、防止腐败方面,北大做了哪些工作?

林建华:学校党委主要负责这方面工作,行政方面重在制度建设。我觉得,我们要把反腐倡廉看做是学校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我们要建设一流的大学,这样的学校,学术和教育当然应当是一流的,但文化也必须是纯洁的,很难想像一个充满物欲的地方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我们应当借中央大力提倡反腐倡廉的机会,来纯洁我们的空气和氛围。

另外,学校的制度不仅是用来惩罚人的,更应该是教育人的。我们要把制度的价值观和理念讲清楚,这样大家执行制度就自觉了。老师身份有三个含义:一是老师,要遵守师德师风;二是学者,要遵循学术规范;还有是学校的雇员,不能做任何与学校利益相冲突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原则讲清楚了,制度执行就自觉了。

采写:南都记者 程姝雯 陈磊 见习记者 卫佳铭 (原标题:南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逐步回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