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甘晓)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尚未立项载人登月计划,但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载人登月的技术准备。“我国载人登月应将‘无人’和‘有人’相结合,以‘无人’为主。”叶培建强调。
他同时表示,我国应尽早进行载人登月活动,因为这是人类走出地球的重要一步。
目前,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审查。草案提出了未来5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其中包括“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但尚未提及此前呼声较高的载人登月。
我国在探月工程中已经为载人登月开展了诸多探索性的工作。“例如,嫦娥四号将实现中继通信,嫦娥五号将实现月面起飞。这些技术尽管都不能直接在载人登月中使用,但为载人登月奠定了技术基础。”叶培建指出。
他告诉记者,“有人”参与后将实现更多科学目标,但大规模的“有人”会带来高昂的代价。现阶段探月仍应以“无人”为主,验证“有人”的技术情况,包括人在太空的生存、月面探测的动作、行走路线等。
在叶培建看来,将来要搞载人登月,一定要把“无人探月”和“载人探月”结合起来。“在规划无人探月时,就要考虑为将来的‘有人’探月做铺垫。”他解释说,“比如,将来‘有人’想落在什么地方,‘无人’就要先去看看;或者‘有人’要去做什么,‘无人’先去做一做。”
《中国科学报》 (2016-03-0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