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22 9:59:53
选择字号:
寨卡“兴风浪” 警惕但别慌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截至2月20日,我国据报道已出现3例寨卡(Zika)病毒输入型病例。国内预防警钟已经敲响。

寨卡病毒感染者大多临床症状比较轻微,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此次之所以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是因为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等国,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的数量明显增加,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明显上升。人们高度怀疑这些病症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截至目前,全球还未出现寨卡病毒商业化检测和治疗方法,也尚未研制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研究员1月19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将立即展开相关研究。

专家表示,鉴于该病毒的传播特征以及我国在黄病毒属领域的预防经验,公众无须恐慌。

暴发趋势不明显

“目前没有特别的趋势表明寨卡会在我国大规模流行或暴发。”刘文军说。动物源性病毒传播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3个条件才可能大面积暴发。此次在两种蚊虫媒介中,其“主传手”埃及伊蚊在我国并不多;其二是亚洲人群是否易感仍不确定。

输入病例可能会在有合适虫媒的地区使病毒通过“人—蚊—人”途径传播,目前具备这种传播功能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此外白纹伊蚊(亚洲虎蚊)也可作为传播媒介。前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后者在国内分布范围较广,达20多个省市。

尽管如此,刘文军指出“不必担心寨卡大规模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病毒同属黄病毒属,二者结构、特征非常相似,传播媒介也主要是上述两种蚊子,而我国在控制蚊子传播登革热病毒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除了蚊虫以外,目前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已被证实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子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还可能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接触传播。”刘文军说。也有研究人员怀疑,该病毒还可通过器官或组织移植进行传播。另外患病母亲的乳汁中也可检测出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目前,寨卡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先天性感染的几率以及病毒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相关性等问题均在密切观察和研究中。

症状诊断存短板

当前,尽管尚未证明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但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1月19日表示,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联系。此前,巴西医生在尸检中也发现了一些因小头症死亡的婴儿脑部存在寨卡病毒的证据。

寨卡病毒并非“新生事物”,它早在1947年就首次在非洲被发现。然而由于其临床症状较轻且发病较分散,直到2007年,它首次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集中暴发,使3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73%,才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因此,人们对其知之甚少。

此次美洲疫情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寨卡病毒暴发。从2015年5月在巴西报告发生感染至今,疫情已扩散到20多个中、南美洲国家,并有继续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截至目前,全球尚未出现寨卡病毒商业化检测方法。”刘文军说。

从症状来看,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比较轻微,表现为发热、斑丘疹、关节痛、非化脓性结膜炎等,通常会在一周内恢复。“由于寨卡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区域和症状十分相似,因此需要区别诊断。”刘文军指出。而且诊断时需要与寨卡区分鉴别的疾病还包括疟疾、风疹、麻疹、细小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肠病毒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氏体病及A型链球菌等感染。

“需要特别区分的是,寨卡病毒可能会与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微生物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李晶告诉记者。

我国将尽快研发疫苗

“现在,全球尚无针对寨卡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也尚未研制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李晶说,“我们获得毒株之后,将着手研究病毒诊断和前期的灭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工作。”

据介绍,目前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让感染者多休息、多饮水、服用止痛药及退烧药等。专家建议,在排除登革热的可能性之前,退热治疗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加剧出血风险。孕妇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治疗。

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于2月3日发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各地疾控系统正在加紧防控。

“现在来看,担心寨卡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为时尚早,公众要做的一是不以讹传讹,二是注意防护。”李晶说。

专家表示,预防寨卡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例如在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调、使用纱帘纱窗及蚊帐;在室外穿着长袖衣裤、喷洒驱蚊液等。

《中国科学报》 (2016-02-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