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佳雯
近日,一则北京市教委拟将空气净化装置纳入学校建设标准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频繁暴发的雾霾天气,让空气净化设备进校园有了现实需求,但将这样的设备纳入学校的建设标准却并非易事。
过滤效果如何待评估
空气污染的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这便使得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成为很多人保护自己的权宜之计。更有家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主动向学校捐赠空气净化设备。
在学校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学生身体免受雾霾伤害,但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的效果几何,仍未有定数。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她在自己家中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之后,通过检测发现还是有效果的。但她也表明,这样的检测是否科学还有待考量。
不过,专家在采访中也对相应设备是否会造成新的空气污染表示了担忧。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介绍,北京有些学校通过家长捐赠的方式已经安装了空气净化设备,但是据反映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容易感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对于空气净化设备对空气污染的消除作用,要有科学的评估,“不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没有效果反而造成新的污染”。
实际操作是难题
在学校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因为加装空气净化设备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后期还需要不断维护。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光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还涉及经济、法律等许多层面。”巢清尘告诉记者。
据熊丙奇介绍,面对空气污染,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学校在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方面,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民办学校,一般学校出费用,帮所有班级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二是部分公办学校,通过班级的家长委员会讨论,来购买空气净化设备;三是部分学校虽然家长想购买,但未得到校方支持。
程方平介绍,曾经也有过案例,投入巨资为学校安装一些设备,反而因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高昂,成为学校的负担,造成很大的浪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慎重,另外要充分论证。”程方平对记者说。
并且,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各界重视,而不良的空气状态也在治理过程当中。程方平认为,如雾霾这样的极端天气,一年大概出现多少次应当有数据统计做支撑,如果次数不多,也可以通过在家中学习等其他方式予以解决。因此,吸收空气治理方面的专家参与讨论,变得十分必要。
在专家看来,在学校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其费用如何投入,维护费用如何保障,使用频率如何界定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
是否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遭受雾霾侵扰的并不是只有北京,但同样有空气污染问题的欠发达城市,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所有学校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这是否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也引起了专家的担忧。
“有些需求是需要政府来支持解决的,有些政府是不予支持解决的,因为政府解决的问题,是要保公平、保底线。”程方平介绍,如果北京出台这样的政策,起码要保障所有学校都有相应的配置。
他担心,类似重点学校思维模式的渗透,会严重影响教育公平。“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们制度建设的问题,透视我们现在一些政策法律的出台。”
但从全国来看,空气污染情况差别较大,如果从国家层面来制定标准,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似乎也并不合适。“不同地方空气污染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由地方教育委员会来拨款会更加灵活。”熊丙奇说。
熊丙奇建议,将空气净化设备纳入学校建设标准,要到人大讨论,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保证资金的投入、招标过程、维护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另外,他表示,跟学生有关的办学事宜,应当有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来参与。
《中国科学报》 (2016-02-1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