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茂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2 10:14:33
选择字号:
北京市科委主任:让“高大上”的科技创新接地气

 

■本报实习生 李茂黔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主阵地,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何让老百姓分享科技创新的成果,体现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做客北京两会“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就北京市重点扶持的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科技文化融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所以必须跟市民面对面。”闫傲霜说,科技领域不仅拥有很多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而且也拥有许多便民惠民的科技成果,但是,无论是“高大上”,还是“接地气”,最终都要服务老百姓。

 

3D打印

北京3D打印服务民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硕果累累。闫傲霜指出,科学技术对产业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精尖经济结构上,一块是科技服务业,另一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工程咨询、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4G通讯技术的应用、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

闫傲霜向记者透露,北京定位有两个最突出的点,第一个是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第二个是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些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都发挥了很大的效用。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介绍,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病患CT片的数据打印出3D模型,更好地辅助手术,为从事骨科疑难杂症多年的医生们带来了福音。

“3D打印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变和周围结构的关系。”刘忠军说,根据立体模型,能够清晰地了解肿瘤与血管、神经、脊髓、骨骼等错综复杂的联系,帮助医生作出正确判断,将肿瘤切除得更彻底,并且使手术过程变得更安全。

3D打印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人体骨骼内植物的打印。刘忠军强调,以前都是用手工方式,做一个近似形态的填充物把缺损的地方贴补上,很难做到严丝合缝。利用3D打印,可以做出和原来缺失的骨骼大小、形态完全一样的东西。

“只有3D打印这样精密的技术,才能实现这样的结构。”闫傲霜称,2011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刘忠军牵头正式开始了3D打印的研究,将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医疗卫生领域。

“北京在3D打印这个领域起步较早,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闫傲霜向记者透露,通过摸索,拓展医疗健康领域、复杂结构的金属材料打印领域、快速成型领域(文化创意产品)等三大领域的更多应用。

医疗健康领域,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北京拥有较好的临床资源;复杂结构的金属材料打印领域,3D打印的运用在工业上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品,3D打印相对解决了创意难以还原、复杂文化产品难以复制等困难。下一步,3D打印将更多地应用于个性化制造,体现创意的实现。

 

电动车

电动汽车充换电共发展

冬季电池蓄电短、充电困难,一直是市民心中的两大困扰。虽然最近“霸王级”寒潮退去,但是气温仍偏低,电池蓄电问题严重导致了行驶里程缩短。一出行,电动汽车车主就开始胆战心惊,对出行表示担忧。针对市民当前的困扰,闫傲霜一一为我们解除困惑。

“随着温度走低,电池性能就会下降,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手机,都会受到影响。”一方面,闫傲霜提醒,在这种情况下,车主应注意观察,并且勤充电。待回升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就会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上来。

另一方面,闫傲霜告诉记者,这(指提高电池性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大家继续推动。科研工作者仍在不断寻找更好的电池体系,希望能够把工作温度范围变得更宽。

电动汽车已经在北京推行了好几年,随着车越来越多,充电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家里的小区装不上充电桩,要找公共充电桩也不那么容易,这些不便捷的因素成为阻碍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的障碍。

闫傲霜称,这是电动车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充电桩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到去年年底,北京已经有2.1万个充电桩,其中有1.2 万个充电桩是车主个人买了电动车后装在自家车位上的,还有约8000个属于公共充电桩。

“把充电桩尽可能覆盖在北京,原来希望在5公里范围内,现在还希望加密。”闫傲霜表示,预计今年将增加5000个以上的公共充电桩。并且,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充电导航、预约。此外,今年还将有500辆移动充电车开进暂无条件安置充电桩的老旧社区。

“电动车可以像手机一样直接换电池。”闫傲霜介绍,高安屯有一个全球最大的充换电厂,专为大公共汽车和环卫车直接换电池,同时可以给一千多组电池充电,换一辆车的电池仅需2分45秒。今年有望在出租车上试行。

 

服务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家用电器

“服务机器人让生活更加简单、便捷,医疗机器人让人们更注重健康,工业机器人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智能机器人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闫傲霜表示,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每天都会有新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曾经遥不可及的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目前开发的机器人主要分为3类:应急救援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轨道检查、管道清洗;医疗机器人,以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为代表,未来将发展口腔科、心脏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包括公共场所服务和家庭陪护等。

“帮助残障人士的辅助机器人将替代轮椅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闫傲霜认为,在将来,这类有助于残疾人康复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科技产品,可以考虑政府采购。

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必须有亲民的价格。“例如,具备自由语音、远程监控、双向视频等功能的家用陪护机器人‘小优’,价格仅2000多元。相信机器人将来也会像冰箱、彩电、空调一样成为家用电器。”闫傲霜表示,随着技术进步,智能机器人会把价格降下来。

除了体型小巧的家庭机器人,体积更大的机器人也正在运用于生活中,比如,可以在图书馆充当导游的机器人,有的智能机器人自带人脸识别系统,能为生活增添乐趣,有的能够帮助病人治疗康复,品种、规格不一。

 

文化与科技融合

“科技+文化”是北京发展的亮点

北京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不仅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还拥有众多引以为傲的科技成果,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就是北京发展一个最大的特点。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一方面是创意设计,包括一些重大的创意制作、文化传播和用户体验。闫傲霜认为,北京科技发达,文化需求也较大,把两个对接起来就能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闫傲霜指出,水立方、鸟巢的设计,里面都融合了许多科技与文化设计元素,奥运会开幕式的画轴、《清明上河图》都是用科技的手段来展示文化的内容,是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体现。

北京市科委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也是“科技+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文物修复到保护、传承、传播,如何把故宫博物院原来历史文化里的内涵用现在数据的手段提取出来,用于再创作,这个过程也正是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

科技离不开创新。闫傲霜介绍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北京市科委给创业者提供了尽可能宽松的环境,助力创业者实现创新梦想。

一方面提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把高校院所一些大的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的数据、资料都汇总在平台上,创业者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去高校院所请科学家们帮他们做实验,或者在实验室允许的前提下,经过培训,自己去做实验。

另一方面,发放首都科技创新券,这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时特意发行的一种补贴,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在过去两年,政府支持了900多个小微企业和60多个团队,共花了6000多万元资金。

创业者可直接登录首都科技申报系统,免费申请首都科技创新券。只要简单说明做什么实验,需要什么条件,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帮助创业者选择实验地点,十分便捷。

《中国科学报》 (2016-02-02 第8版 首都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