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1 10:32:05
选择字号:
王永晖:谁在凑“奥数”的热闹

 

■王永晖

这篇文章在微信上流传,一位年轻同事转了,我才注意到。题为《清华为什么青睐竞赛生》的文章说,虽然有人一直在打压学科竞赛,呼吁公平录取学生,但是清华在自主招生时看重的还是竞赛成绩。博文还引用了“北大数学院入学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大三的课都学完了”的说法。这一说法尤其令人感到惊讶。我于是找到博文的作者,问这个说法的出处。该博主回复说,这是清华一位老师的原话,她本人并不清楚。

这真的是以讹传讹了。我认识好几位北大数学院教授,这个数据,我不问他们都可以知道是不可能的。甚至换个说法,北大数学院有1/3的学生,到了大三的时候学不动数学,倒是很有可能的,其中就有竞赛生。

我们的社会,穷文富武,大家依然一窝蜂地去学奥数(现在又改名为“竞赛数学”),可能主要原因还是比较穷,开展不了太多的少年科技活动,所以就学数学吧。而且,数学很适合考试,可以说是穷人的进阶之门。

目前,高考数学呈“扁平化”特征,不容易拉开分数,自然要靠其他方式来区分学生,一个很容易的选择就是奥数。据观察,自主招生(或类似性质的项目)里面也遵循这样的规则。

就我了解的情况,即使是人大附中重点班的排名靠前的学生,也并没有都去参加奥数比赛,当然,平常的数学教学里面肯定有些特别的地方。这个重点班的学生,才高一就每晚学到将近12点,而且已经成为常态。这对于学生而言已经相当于“榨油”,哪里还有精力再搞奥数竞赛?

科学网上有博主想当然地认为,80%的学生都应该去学奥数。细想一下其实很简单,绝大多数学生是进不了清华、北大的,即使进了清华、北大,也要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如果采用的是“榨油”式的教学方法,我本人是持异议的,要是学校逼着孩子这么学,我肯定要跟学校“造反”的。

北大、清华要是这样发展下去,恐怕老师们也不会有很多可以造就的学生。学习,最终还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参加奥数,最终还要由他们自己决定。至少,家长们不要为了各种名目强加给孩子们这样的竞赛,不仅给社会制造负担,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智成熟,进而影响到他们下一步的学业。学习是一个长远的事情,尤其是数学研究,是一项长跑,要不要做,关键还得靠孩子们的元气。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第二次发育机会,把元气打掉了,真是一件令人怀疑和担忧的事情。而这样的著名中学,不上也罢。

至于奥数,真正有资格拿保送名额的,全国也就几十个,差一点的,可以试试靠做题能力拿到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如果学奥数是为了升学,其实是很容易失败的。这是个概率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没有必要去凑这个热闹。

至于小教室的发展,主要还在于保证孩子能够学懂,在学懂的前提下再尽量往前学。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却不都是天才,跟天才的那种主动性还差得远呢。假设,一些孩子上中学之后,每个周末去爬一次山,而另一些孩子则把爬山的时间用来学奥数,两者相比,前者的高考也未必会比后者差。不是说一定不学奥数,而是在孩子们有限的时间里面,怎么去选择。爬山,或者诸如此类的活动,对于孩子们心理上的构建更强。读书有如爬山,有时候,大道至简,少有人行。

推荐大家看一下关于张伟、袁新意、恽志伟的访谈,尤其是恽志伟那篇访谈,学过数学的人可以感觉到,恽志伟能够从奥数中走出来,实在是幸运。但是,北大数学院中的竞赛生,大多不是他们那样的。一些竞赛生的思维往往比较固化,能跳出来的人还是少。

就那篇博文来看,所谓奥数,就是利益动人心。因此,家长们在利益面前最需要问一下的是:孩子们自己有多大的动力,倒底有多想?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6-02-01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