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2/22 5:26:24
选择字号:
我国首颗“嗅碳”卫星发射升空
全球范围监测碳排放支撑PM2.5科学研究

12月22日凌晨3时22分,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发射升空。任晖摄

全球变暖,中国尤甚,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罪魁祸首”。然而要想获得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碳循环信息,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日凌晨3时22分,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发射升空,这让全球碳卫星的数量增加到3个,也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又添一枚利器。

火箭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其下属多个测控站接续开展精准控制。在火箭飞行约13分钟后,火箭搭载的多颗卫星依次进行星箭分离,相继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送指令,控制卫星展开太阳能帆板,建立正常工作状态。后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承担卫星在轨运行长期管理等工作。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的监测数据则有望支撑对PM2.5及雾霾现象的科学研究。

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外,本次发射还搭载发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有效载荷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3次飞行。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需求。

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