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游雪晴)在12月10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上,发布了由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3部门联合制订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国产主要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说,“十三五”时期,文物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围绕行业创新体系建设,聚焦文物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等3个重点方向。具体目标为: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科技支持能力,在遗迹遗物探测、文物信息提取、文物价值挖掘等方面,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0项以上,研发关键装备10套以上;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方面,全面提升馆藏文物和遗产地保护整体水平,构建保护修复和检测方法体系,形成该领域核心关键技术30项,关键设备15套,相关技术规范标准30项;探索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博物馆标准规范制定。
另外,“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30个高水平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研发基地,系统加强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文物保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条件平台、公共文化服务研发基地等建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