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春燕 汪良波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1:13:46
选择字号:
“海稻之父”陈日胜的30年

广东湛江,海水稻发明者陈日胜在他的海水稻田里做研究。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来自广东湛江的陈日胜,被媒体誉为“海稻之父”,被袁隆平称为“国内最早发现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的专家之一”。

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前身)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虎头坡的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芦苇荡中,陈日胜看到一株高约1.6米、似芦苇却结穗的植物,穗呈青白色。罗教授上前察看后,断定这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这株水稻出现同时开花、结实、抽穗的奇观,谷粒带着长长的芒刺。罗教授嘱咐陈日胜,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物种,非常珍贵,一定要保存下来育种出来。陈日胜细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结下的522粒种子后,开始了育种工作。

此后漫长的30年中,陈日胜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在遂溪海滩地进行种子提纯和繁殖。2012年开始至今,他在国内部分省份盐碱地试种海水稻。

2014年9月1日,“海稻86”通过农业部颁布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同年10月29日,袁隆平获悉海水稻情况后,给科技部部长万钢写信,他认为,海水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11月,陈日胜带领的科研团队第一次完成海稻全基因组测序,填补了海稻分子研究的空白。目前我国海水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跑者”地位。

记者拨通陈日胜的电话,他谦虚地表示:“我做的事情很简单,育种是一件很浪费时间很漫长的事情。我第一步是测试出海稻具有耐盐耐碱的特殊功能;第二步是异地测试,到各个省的盐碱地测试,观察耐盐碱性状表现、在不同的积温带表现,以及在不同品系盐碱地表现;第三步是选择各个积温带的优良品种做组合,目前情况还比较乐观。”

陈日胜说:“经过我的测试以及观察它的表现,怀疑海稻是有耐盐基因,所以这几年在进行DNA分析,寻找海稻的耐盐基因,今年已经有进展,还要继续测试。”

对于海水稻的研发,陈日胜表示,袁隆平团队主要的方向是“高产”,而他的团队把研发方向聚焦在“抗性”,即耐盐碱性能。两个研发方向并不矛盾,希望先解决“抗性”的问题,再去破解抗病虫害、提高产量等问题。陈日胜认为,海水稻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全国的盐碱地存量很大,一旦能将这些地利用起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将得到很大的提升。近年来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湛江海水稻种植的土壤盐度和全国其他大多数盐碱地相似,因此,只要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应性地调整种子就能比较好种植。在陈日胜看来,目前只要解决了“抗性”问题,就能将海水稻进行推广种植。

多年来,陈日胜在海水稻发源地种植验证,重度盐碱地种下海水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盐碱地只需3年。种植海水稻无需使用化肥和农药。发源于湛江的海水稻,在从海南到东北三省沿海的盐碱地都能正常生长。

这是否意味着全国各地的盐碱地,都能种海水稻?陈日胜谨慎地回应:“目前海水稻耐盐碱程度还需大量试验,有数据才有说服力。”他和研究团队正着力收集海水稻耐盐碱的相关数据,汇总各地情况做成研究报告。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汪良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