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0:23:26
选择字号:
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召开
专家呼吁:创新传播方式 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

 

本报讯 以“信息化背景下科普创新与变革”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科协、科技场馆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江苏省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陈惠娟,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科普作家郑永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等国内众多科普专家,围绕科普信息化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徐延豪说,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进一步创新科普的传播方式,契合公众的阅读习惯,加强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综合传播方式来开展科普宣传。

据了解,中国科协从2015年9月上线了“科普中国”20个科普栏目,24个移动端科普应用,链接了62家全国优秀科普网站,20个优秀科普栏目,开始探索优质科普内容的互联互通。

截至今年9月,“科普中国”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了54.1亿人次,其中移动端有42.3亿人次,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

徐延豪指出,要进一步创新科普活动的形式,设计出更多的公众可参与、可体验的、互动性强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让公众在感知中体验科技魅力。要进一步创新科普运作模式,积极采用众创、众包、众筹的模式组织科普工作,不断提升优质科普资源,特别是网络优质科普资源的有效供给,增强科普信息资源的大众性、普世性和生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陈惠娟说,2015年江苏省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8.2%,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江苏省预计到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达到14%,这对如何创新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郑永春认为,科学家和科研机构要积极承担科普的重要责任,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不能只强调科研机构有科普责任。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科研机构都应该有科学家来和公众对话。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指出,随着科普活动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转移,科普的开放、融合和跨界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跨界越来越重要,要努力推动科学家、科普家、传播产品大师之间的互相融合。

王康友提出,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成强烈的正相关的关系,2015年国家科普能力指数每提升1%,拉动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提升2.19%,国家科普能力评估对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用巨大。(薛坤)

《中国科学报》 (2016-10-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