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白金十分钟,我们应该怎么做? |
上海中山医院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传授急救技能 |
|
“回想起昨晚的一幕还是心有余悸,儿子在商城柜台好心的阿姨给他颗水果糖吃,不久儿子大哭满脸通红,很快我意识到糖果被他囫囵吞下卡在喉咙里,当时我要吓死掉,使劲敲背,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儿子的嘴巴已经有些发紫,慌忙中想起海姆立克急救法,照势背抱他抖晃了两下,一颗比枣核还大的硬糖果从他喉部伴着一些粘稠的液体喷出,儿子立刻脸色红润起来,大声哭出来,我的心总算落地。事后又认真学习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想起来当时真的是照葫芦画瓢。”这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的真实经历,紧急时刻救了孩子的正是妈妈果断实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突发意外伤病后,专业医护人员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患者家属或者好心路人想帮忙,却往往因为急救技能的缺失而干着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净副院长表示,发生意外伤害的最早期10分钟时间是救治时效最重要的“急救白金十分钟”,而要保证专业医务人员在10分钟内都能赶到现场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赢得时间意味着留住生命。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心肺复苏、解除呼吸道梗阻等急救方法,就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10月10日上午10:10,在第7个“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来临之际,中山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西院区门诊大厅内,开展主题为“生命的拥抱——识别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中山健康大讲堂”特别活动,通过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流程(CPR)、海姆立克手法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并手把手教学互动,为市民普及自救及互救知识和理念。
据中山医院急诊科姚晨玲副主任介绍,此次活动选取的普及推广的三项急救措施简单易学,掌握后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救治效果。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形就是食物或是异物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了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严重时会导致缺氧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医护人员现场分别进行了针对成人和患儿的急救演示:对成人急救时,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后方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应用于患儿时,将患儿的身体扶于施救者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施救者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压胸法,施救者一手托患儿平卧,面向上,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抢救者另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患儿乳头连线胸骨处,快速向后冲击压迫5次。5次背部拍击与5次压胸可循环进行,直至异物排出。从1975年至今,海姆立克急救法至少救活了10万人,功效显著。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脏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一系列急救操作和措施,目的是保护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现场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三个部分,它是在挽救生命的最重要阶段对伤、病员所采取的最基础的生命支持,无需任何设备,所有人群均可掌握。通过现场急救人员的努力,可使伤病员的生存机会大大增加。活动现场,医护人员通过在高仿真模拟人身上进行CPR演示,并邀请现场群众尝试用新学习的急救技能进行CPR急救。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英文缩写。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除颤。但除颤基本上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有所了解,而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等到医生赶到基本上都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AED的使用为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提供了可能。AED是全自动的,只要稍加宣传和培训一般人都能使用。普通民众只需简单为患者贴上电极片,就可以根据AED的语言提示完成整个除颤过程。
自救互救是由伤病者、目击者参与的救护行为,是一切伤病急救的开始和基础,具有比专业救护更高的救治时效值。它不仅是抢救、救援链上独立的一个环节,更是不能被专业救治替代的,是与专业救治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一个急救阶段。这个初始环节的优劣可以直接决定整体救治效果。此次活动是与全国31个省184个城市430多家医疗单位共同进行的一场公益盛会,旨在为大众普及自救互救的新理念,在意外伤病发生时存在的风险和预防方法,为全国急救互救日作进一步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