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璇子
几年来,宿州市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出的“农业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经营模式成为了典范,连续三年写进了安徽省一号文件,并作示范推广。
淮河粮食生产联合体的农田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胡璇子摄
安徽“北大门”宿州市素有“果海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肉蛋、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其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核心区,也是农业部划定小麦、夏玉米、高蛋白大豆、生猪、肉牛、肉羊优势区。
2011年,宿州市成为18个全国首批农村改革区之一,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试验项目,关于农业生产关系的探索创新在宿州展开。
几年来,宿州市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出的“农业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经营模式成为了典范,连续三年写进了安徽省一号文件,并作示范推广。
搞农业不能单打独斗
李清武是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当家人”,他牵头创办的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以淮河种业为龙头,以淮河农机、淮河植保等10家专业合作社和22家家庭农场组成,经营土地面积1.5万亩。
说起联合体的成立,李清武坦言,“这也是逼出来的”。2011年,他所经营的淮河种业公司到宿州搞试验示范,流转了1000亩土地。只有真正与土地打了交道,他才发现,种地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个人的“单打独斗”,成本太高。
“500亩地一年有多少效益呢?也就是20万元左右的利润。”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而一台农机的购置成本往往都要上几万元,如果每三五百亩都要购置农业机械,在他看来,既“做不到”,也“不划算”。
他意识到,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联合”起来,合理配置资源。2012年,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成立了。联合了10家生产合作社和22户家庭农场的规模种植,一下子让成本降了下来。
“比如,收割机一天用油是1500元,我们直接到我们的油库里去加油,一天就能节省近200元。”李清武说。加之农资批量采购成本降低、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等,都使得种地成本降了,规模经营的利润多了。
明确三大主体 建立三大联结
在宿州,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联合体”涌现,更多的人像李清武一样,成为了联合体的一员。
宿州市现代农业办公室副主任徐志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截至目前,宿州全市产业联合体已经发展到175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190家,合作社660个,家庭农场1160家。
在联合体的不断复制中,宿州市也探索明确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定位。
徐志连告诉记者,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企业做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搞服务。”徐志连概括说。
比如,在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内,淮河种业公司负责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受企业委托收购农产品,按照要求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家庭农场主要是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农业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在徐志连看来,“联合体”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方式,让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了新的一体化格局,可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他告诉记者,三大主体之间有三大联结机制。“其一就是合同契约,其二是生产要素融合,其三是互助联结。”徐志连说。
其中生产要素融合是指联合体各方通过资产、技术、品牌、劳动力等要素相互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为例,企业就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帮助其贷款,并为家庭农场垫付生产资料,这些可视为资金融合。同时,联合体使用的农业机械,一部分由家庭农场带入联合体内,一部分则由企业出资购买,可谓是资产融合。
安徽省农委主任孙正东则对产业联合体的链接做过这样的解读:联合体其一是实现了要素联接;其二是实现产业链接,即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组织起来,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紧密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其三是利益链接。各类主体通过契约、合同等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利益共同体。
“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出台扶持产业化联合体办法,择优扶持一批示范联合体。”2015年3月1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培育、扶持产业化联合体作出指示,这也是其连续第三年写进了安徽省的一号文件。
改革且行且探索
尽管宿州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探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但改革中仍有待解的问题,资金少、贷款难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农场向银行贷款,往往拿不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为了帮助家庭农场的资金之困,李清武的淮河种业公司利用自身资产抵押担保,为4个家庭贷款了800万元。
据统计,2013年宿州有7个联合体的龙头企业为192个家庭农场担保贷款7325万元,形成了龙头企业领保模式。宿州市埇桥区在联合体内开展了无质押贷款、大棚抵押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试点,为产业联合体累计担保贷款2.1亿元。
不过,李清武向记者坦言,这种领保方式,让企业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而企业在选择家庭农场帮助进行抵押贷款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经营状况更好、与企业利益联结更为紧密的家庭农场。”
“企业领保是一种方式,但是做不到全覆盖,而且企业也有风险。”徐志连表示,如何解决联合体尤其是家庭农场资金难的问题,目前宿州市正在探索。
“我们正在探索对家庭农场进行信用评级,由农业部门主导、联合银行建立适用于农业主体的信用评级体系。”徐志连透露,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后,再向银行贷款不再需要抵押,“可以进行信用贷款”。
《中国科学报》 (2016-01-2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