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近日,这副对联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不少网友为其中的书生情怀所感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om)发现,这是一条十余年前的旧作,作者为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
陈正宏与研究生一起调查古籍善本。
陈正宏是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版本目录学、文学文献学、美术文献与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嗜书如命,是学生对他的印象。
陈正宏近日告诉澎湃新闻,这副对联最初是他即兴题在古籍整理研究所某一届毕业研究生的毕业纪念册上的。时间久远,他只能依稀记得创作时间是2003年左右。陈正宏认为,这副对联是“急就章”,严格来说,从平仄、押韵角度看并不是工整的对联,甚至可以说是一首“打油联”。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04届硕士研究生、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郭时羽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学长毕业典礼时,看到了这副对联,一见倾心。从BBS到微博,这副对联成为了她的签名。
现为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古代文学专业研三学生的徐婷婷也颇有感触,“很感激。它提醒我莫忘当年对文学的热爱,莫失诗心。”
在此轮被微博热转之前,陈正宏的这幅对联已在网上成为一些人的个性签名,也被不少文章引用过,只不过此前的网传作者是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奕。
刘奕于2004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副对联在古籍所往届毕业生中广为流传。他看到后很喜欢,在上海大学任教后在课堂上经常提起对联的下联,但是每次都会说明原作者是陈正宏。“我想,曾经怀抱理想的人,那些真正经历了艰难而仍然存着一点痴念的人才会真正被触动吧。”
为何十多年前的一副对联,能在近日引起如此多的共鸣?
郭时羽提到了书生情结。“书生这个词,在中国士人治国的传统之下,有着超越字面的意蕴,代表着正直、理想主义,甚至有种堂吉诃德式的脆弱,与大多数人都必须面临的挣钱养家及妥协等红尘琐事放一起,书生更有近乎悲壮的冲击力。”
郭时羽认为,陈正宏的对联忽然转热固然有偶然性,但更大的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仍有着书生情怀。“在红尘中坚守本心很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至少大家认可这个价值取向,而不是像曾经盛行一时的‘读书无用论’加以鄙夷嘲笑。这样来看,陈教授的对联十几年后借由社交网络平台走红,颇让人感到温暖。”
陈正宏在法国亚洲学会图书馆看书。
【对话陈正宏教授】我的对联,上联是写实,下联是期待
澎湃新闻:您平时有写对联的习惯吗?
陈正宏:没有。但在我们古籍研究所文献专业的研究生文史知识考试中,经常会出对联的题目。一般出一个上联,你对下联。但是没有那么长的,就五言、七言。
陈寅恪先生有篇文章就讲有一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就考出对子。用对对子的方法考古文献专业考生,可以考出学生分辨平仄的能力,还有文学修养。
澎湃新闻:当时为何创作这副对联?
陈正宏:我的那副对联,上联是写实,我们古籍所的研究生,对待论文的态度,一直还是比较较真的,临近答辩还在不停修改的,不在少数。下联是期待,希望同学们勿忘初心,毕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心底都还能保持一点读书时的单纯热情和对书的亲近热爱。
当时写对联的想法就是给同学鼓一点劲嘛。世界已经变得非常物质化了,追求物质,尤其是评价标准变成了“你赚钱赚得多不多”,书生本色就尤其可贵了。有书生本色的好处就是:一个,你做事有底线;第二个,做事会比较按照你内心的样子去做。
澎湃新闻:这副对联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您怎么看待大家的评论?
陈正宏:我也看过网上的评论。微博我不太上,基本没有发过,但是这次有同学提醒我了,我也看了一下。
网友的反应,我觉得还是有一点“书生意气”的。如果这个对联让我现在写,可能也写不出那样的感觉,因为现在世界已经变了。但网上有这么大的反响,说明很多的人还是有共鸣的。
“书生”这个词,或者说“书生意气”,有些人觉得已经过时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一个社会要发展,个人要发展,书生本色还是需要的。现在社会上有些情况会发生,可能还是跟“书生意气”缺乏比较有关。
我现在比较坚持的一个想法是:做人还是要有底线的。不能说因为要赚钱,什么都可以做。另外我觉得,人单纯一点,没什么不好,人都变得比较复杂了,这也比较恐怖。
澎湃新闻:您能解释一下“书生意气”吗?
陈正宏:比较纯真,比较较真。现在都在讲成熟,成熟的好处当然是人际关系可能会比较好;但成熟的另一面,可能是有时没有底线。做事情需要有一个底线,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怎么都不可以做。
在生活中物质当然需要,所以我跟同学们说“家总要成,钱总要挣”,不能说你觉得什么东西都不要了,但是在这个之外,你还是要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活着在这个世界几十年就过去了。(原标题:复旦教授十多年前对联突然走红,引网友共鸣:莫忘曾经是书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