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刘怡 陈成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9/29 13:32:40
选择字号:
一面珍藏66年的五星红旗
河南大学“华籍美人”吴雪莉的中国情

吴雪莉和她珍藏66年的五星红旗合影

1981年和河大校友姚雪垠交谈

 

科学网开封讯 (记者史俊庭 通讯员 刘怡 陈成)时间,如果从1938年说起,“中国”一词在她生命中已经念了77年;光阴,如果从1946年算起,中国这片热土已经与她相伴了69年;岁月,如果再从1975年记起,“中国人”这个身份融入她的血脉已经整整40年。

每年的国庆节前夕,一位耄耋老人总会小心翼翼地从柜子中取出一面珍藏半个多世纪的五星红旗,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在叠得整整齐齐的旗面上摸了又摸,随后,她蹒跚着脚步,把那面依旧鲜艳、没有一丝褶皱的国旗颤抖着挂在自己家的门口。

如今90岁高龄的她将要第66次挂起这面国旗,“我这面小国旗一直跟着我,都六十多年了,每一年国庆我都要把它拿出来见见太阳。”这面在1949年9月30日购买的国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个国庆日,始终固定不变地飘扬在这位老太太的家门口。

“后来日子好了,孩子们看见院里人家挂的国旗都是绸子的,颜色鲜艳又好看,要买个新的。我一直不舍得换,我就要挂这面,她见证了我在中国的成长。”

阳光下,鲜红的国旗在她满头银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漂亮。

这个地地道道的“老开封”拥有着一双澄澈的蓝眼睛,她是河南大学的“洋教授”,却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她就是全国“十大功勋外教”、河南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吴雪莉。

初识中国 结下今生不解之缘

暖湿的南部季风吹过密西西比河两岸,1925年7月15日,雪莉·伍德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肯色州。13岁,她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初窥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世界。她亦没有料到21岁会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并成为一名中国媳妇,在中国生活长达69年之久。

1945年圣诞节的第二天,雪莉与中国留美学生黄元波举行了婚礼。次年,抗日战争胜利十一个月之后,这对夫妇回到了中国。从此,雪莉也有了伴随自己一生的中国名字——吴雪莉。

战火纷飞的血色年代中,她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艰难奋进的岁月里,她与新中国一同成长;历经新中国66年的变迁发展,她一直跟随着中国一同前行。

解放前局势动荡,吴雪莉夫妇与所有中国人一样奔波流亡,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大地上先后辗转于西安、上海、南京等地。经过几年的漂泊,吴雪莉回到了她踏上的中国第一块土地——上海。在上海的海拉尔路的一个小弄堂里,吴雪莉一家经历了上海的解放。“全家都围着收音机,十一分钟报道一次上海解放的消息。那时候新闻报道少,其他时间都放唱片,解放区的歌我全都听过。”

上海解放后的新中国生活也让吴雪莉感触颇丰,一本描绘共产主义日常生活画卷的小说《中国一条街》便在吴雪莉笔尖下写就。1958年伦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小说,西方社会才得以用另一种视角探寻神秘的红色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丈夫黄元波来到河南开封主持筹建生物制药厂工作,吴雪莉一家落脚开封。带着对河南大学的憧憬与向往,1957年,吴雪莉如愿以偿,在河南大学当了英文外教。

在50年代鲜少见外国人的红色中国,一位戴着首饰,打扮时髦的金发女郎,行走在河大中西合璧的校园里格外引人注目。河南大学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许多留英、留美的“海归”老教授,让她找到了“归属感”,开启了她在河南大学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

1962年,吴雪莉的母亲——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道逊夫人在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斯特朗的引荐下,来到了中国与女儿一家团聚。“母亲很喜欢河大,喜欢这里朴实的学生与踏实的学风”,几年后,道逊夫人也长眠于这座底蕴深厚的小城。

如今,她扎根中国,依旧守着开封与河大,舍不得离开这座小城,这所大学,这块东方的黄土地。

从 “洋外教”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红娘”

自己不是“外教”,“已经是个中国人了”。每次接受采访,吴雪莉总是用她那带着点洋味的流利开封话反复向记者强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雪莉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岁月。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靠瑞典老同学寄来的一些白面粉,为孩子们做面包。孩子们很喜欢吃面包,闹着让同学再寄,她不同意:“我们要靠自己生活,不能依赖别人。写信伸手向国外要食品,对国家影响也不好。”那时吴雪莉还没有中国国籍,但她却处处替中国着想。

已经在中国“安居乐业”的她,多么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这片她热爱的土地的主人。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顺利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梦圆“中国梦”后的吴雪莉,为自己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的一员而欣喜,她终于可以“向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介绍自己的国家”了。 从1979年开始,每隔几年,吴雪莉都会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介绍、宣传中国。中国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高等教育……都在她具体而细微的讲述中一一呈现。她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红娘”。

扎根中国 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吴雪莉共有6个孩子。1984年,丈夫去世后,她的五个子女先后移居美国,大儿子在河大退休后,也移民到美国。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没随子女去美国安享晚年?吴雪莉说,自己就像树扎下了根,已经习惯了这片土壤,离不开中国了,她要留在中国见证国家前进、发展的历程。

岁月积淀出情感,吴雪莉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她多次当选并连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在任期间,她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能,为下岗工人寻求帮助,为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奔波不止……“政协会议给老百姓反映意见提供了渠道,在美国没有这个,美国的参众议员都是政界人士,而且只有选上了才有发言权。”

2014年5月,吴雪莉被授予全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2015年,正值吴雪莉90寿辰,河南大学举办了“吴雪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传承先生严谨求实的教学精神。耄耋之年的吴雪莉还在继续着她与中国不解的情缘,“纽约不是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丈夫都在这里去世,我的事业、我的学生也在这里,我在这里生活得也很好,我的家就在这里。”

浓浓中国情,悠悠赤子心。“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这是吴雪莉对中国的深情告白。老人对中国的感情也感染了很多人。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她是河南大学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一代代‘铁塔牌’学子心中的精神象征,值得大家不断学习、传承、弘扬。”

90岁,69年,耄耋之年的吴雪莉用自己的一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缔结了一段旷世情缘,种下了一颗中国红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