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倪思洁 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4 8:53:21
选择字号:
国科大迎接新生入学

 

李岚清为本科新生上第一课,呼吁青年科技人员

提升文化艺术素质

本报北京9月13日讯(记者丁佳)今天上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400余名2015级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代表作了题为《知识分子与文化修养》的讲座。这也是该校本科新生的入学第一课。

李岚清呼吁青年科技人员提升文化艺术素质,加强音乐文化尤其是高雅音乐文化方面的修养。他认为,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学习更有实效,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美育教育有助于人脑潜能的全面开发,音乐不仅对人的情商有提升,还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对科学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李岚清指出,国家能否兴旺发达、持续繁荣昌盛,关键就是科教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相信,中科院的青年人才一定能很好地肩负起这个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

李岚清在讲座中说,当代中青年知识分子专业知识丰富,眼界宽广,应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制度、文化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制度、理论和实践自信。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主持报告会。他说,李岚清与国科大缘分颇深,国科大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都得到过他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李岚清仍十分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文化艺术修养的培育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白春礼表示,国科大致力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更要有优秀的综合素质、丰富的人文情怀。

讲座后,李岚清向国科大赠送书法作品和篆刻的印章,内容是国科大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同时还有他亲笔签名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等著作。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代表全校师生接受了礼物。

据了解,李岚清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中科院科教事业的发展。1998年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及2000年初提出拟对全院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动议,均得到李岚清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0年9月,李岚清对中科院《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作出决定性的重要支持。

 

白春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

目尽青天怀今古

本报讯(记者丁佳)9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北京雁栖湖校区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14279名研究生、334名本科生和来自50个国家的244名留学生入学。中科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他希望每一位国科大新生看到的不仅是眼前,更能够“目尽青天怀今古”,拥有穿透历史的眼光;想到的不仅是自己,更能够兼怀天下,勇担时代重任,在科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今年适逢国务院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60周年。开学典礼当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展”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开展。白春礼表示,人才培养是中科院与生俱来的使命与责任。办好国科大,是中科院履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重大责任。国科大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平台,遴选中科院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适当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给研究生和本科生,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白春礼希望同学们能承袭师长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做学问;能放慢脚步,选准方向,打好基础,不要在意发表多少文章,不要过早担忧就业前景,有足够的坚持,与世俗的洪流保持理性的距离;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自己的见解,形成独立的人格,修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气质,练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过硬本领。

在2015级新生开学之际,国科大建设10年、占地1070亩的雁栖湖东西两个校区全面启用,7000多名研究生开始了在长城脚下、雁栖湖畔的学习和科研实践。这是中科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单项基本建设工程。

国科大校长丁仲礼表示,雁栖湖校区的全面启用,标志着国科大发展迈入新的征程。他希望每一位新生能怀抱“博学笃志”的信念,秉持“格物明德”的态度,不怕吃苦,专注学业,充满想象,享受读书。

开学典礼上,2014~2015学年度的390名“三好学生标兵”、7153名“三好学生”、1175名“优秀学生干部”和433名“优秀毕业生”受到表彰,白春礼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奖章。

据了解,国科大由中科院主办,其前身是中科院研究生院,自1978年建校至今,已有70多位毕业生当选中科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此同时,国科大是中国在校研究生数量最多的高校,并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湖北农民胡亚兵向教育基金会捐款一万元

誓为科技尽“小力”

■本报记者 倪思洁 见习记者 李晨阳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深圳,一位衣着朴素的湖北农民像平常一样前往工地。只不过,这一天,他的路线有了一点小变化——他没有径直走向工地,而是拐进了一家邮局。

在这里,他掏出怀揣的一万元,在汇款单上写下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胡亚兵。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开学前夕,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收到了这笔捐款。随着这一万元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封标题为《还愿》的书信。信里,胡亚兵工工整整地表达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秉持的信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大事情我做不了,但小力还是可以出一点的。”电话那头,胡亚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腼腆。

1999年,当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时,胡亚兵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当小工。他告诉记者,那时心中忿忿不平,发誓要为国家发展高科技尽一份心力。

15年来,生活并不宽裕的胡亚兵未曾忘却誓言。“自己发过誓,不能没有诚信,必须履行诺言。”今年的一天,他在一位客户的建议下,决定将积攒的一万元捐赠给中科院,用于人才培养。

胡亚兵的捐款给国科大师生带来极大的触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开学典礼上说:“胡亚兵捐赠的一万元,在我心里沉甸甸的。因为,他捐赠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每一分钱都寄托着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强国梦,寄托着人民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能永远铭记人民的嘱托,永远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说实话,我挺感动的。一万元并不多,但对于农民工来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胡大哥那淳朴的希望,值得我们每一位学子深思。”国科大存济医学院副教授吴亮其说。

人文学院传播学专业研一新生王亭亭听了胡亚兵的故事后感慨地说:“他捐出的不仅是一万元钱,更是一份难得的真心。作为中科院的一名学生,我一定会珍惜求学时光,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把中科院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传达出去。”

“这一万元比一个富翁捐十万甚至一百万元都要动人。”本科新生陈乐滢说。

如今,在深圳,夙愿得偿的胡亚兵一如既往地往返于家和工地之间;而在北京,那封名为《还愿》的信,被永久地保存于国科大校史馆。由此生出的那份感动与力量,也将持久地沉淀于每位科学院人的心间。

《中国科学报》 (2015-9-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