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6/1 13:49:24
选择字号:
城镇化道路与上海卫星城学术研讨会举行

 

科学网6月1日上海讯(记者黄辛)5月30日,“城镇化道路与上海卫星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以卫星城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卫星城建设的理论是由19世纪末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花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卫星城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城市通过空间结构的扩展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城市化的反思,也是传统城市化转型的重要推力。

据悉,中国卫星城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60年代建设趋缓,70年代末80年代初卫星城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展开。新世纪以来,卫星城以新城、城市群的新形态继续深入发展。上海卫星城建设是中国卫星城建设的典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五大卫星城(闵行、嘉定、安亭、松江、吴淞)到后来的新城建设,其发展历程是上海乃至全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基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全面展开对新中国卫星城建设的深入研究,将全面整理新中国卫星城建设的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口述史料等文献,收集整理与此相关的实物资料、影像照片资料;同时,基于收集整理的资料开展专题研究。计划撰写出版多卷本《卫星城建设与中国城镇化研究资料长编》、《卫星城建设与中国城镇化研究丛书》,此次会议展示了资料集的部分目录。目前,以忻平教授领衔的团队进行了数年的研究,积累了档案和文献600多万字资料,尤其是口述史访谈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学术界研究提供了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上海行政学院黄文忠教授、上海大学忻平教授作主题发言。宁越敏教授认为新城将成为未来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空间,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新城人口的集聚能力。孙斌栋教授认为上海城市空间的单中心蔓延,是造成交通拥堵、生态恶化、房价上升、经济效率下降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未来战略走向应该是在区域范围内构筑多中心的空间体系,其关键是次中心城市的形成。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