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民
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创立广义相对论100周年。回顾爱因斯坦的科学人生及其他所处的时代,我们鸟瞰人类社会的进化,发现文明里程中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琐碎残片,启发我们对于科学与社会相互推动的认知。一般来说,科学与艺术是关联度较小的学科,当你细心观察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巨匠,一个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另一个是现代立体绘画大师毕加索,他们之间如何微妙而有机地将科学与美学建立一个时空隧道。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其科学思想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媲美,今天,我们仍生活在他影响的世界。他热忱关心社会进步、人类命运、世界和平。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思想家,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影响人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相对论与艺术的相关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故事追溯到19~20世纪交替时期,那时欧洲绘画艺术、视觉艺术发生了革命变化。这时候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已经有哲学家庞家莱(1854~1912)的相对性原理传播,卡当与黎曼的弯曲非欧几何学也被数学家关注,因此科学上的突破和艺术革新奏响了交响曲的序曲。
1907年毕加索(1881~1973)完成了其代表作《亚威农少女》,这幅画完全颠覆西方绘画的透视观念,画面中,少女的五官、肢体都发生了扭曲变形,从不同视角看到的形象出现在了同一幅画面上。这有点像世界地图上,你看到每个不同角落的瞬间感觉,被摆平了。这是毕加索的视觉革命,这是高速运动下,空间弯曲下的印象短暂存留。毕加索的四维空间美术作品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达芬奇的三维写实观念,他将不同时间片段的视觉感受压缩到同一空间,不同视角的图像好比光线弯曲后的饶射结果,这是相对论下高速运动动世界感觉。毕加索使得人类的艺术感受耳目一新,人类科学与艺术催生式进化呼应了那个新世纪的来临。纵然,爱因斯坦与毕加索来自不同的文化领域,但是从四维时空到四维艺术,爱因斯坦与毕加索共同超越了传统,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牛顿经典力学和达芬奇的传统绘画。
难道这是科学和艺术的共谋吗?这种相对性的畸变,反映在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它昭示我们一个道理,科学与艺术作为文化的不同表象,互相交织,彼此呼应,一起弹奏了文明的交响,并一起引领人类迈向全球化道路。
牛顿与达芬奇的科学与艺术的社会效果是,人们看待世界的观念出现革命变化,这伴随欧洲文艺复兴成功推动社会发展,最后导致技术产品蒸汽机出现,这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
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科学与艺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杰作,那时电灯电报与汽车是时髦产品,人们视野投射在地球弯曲的空间并覆盖世界每个角落,这是全球化实施的进行曲,随后原子能和航天时代到来。不幸的是,核战争与星球大战的阴影至今还在笼罩着全球。
研究发现,科学与艺术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一起推动社会文明体系的进化。一个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定需要这两者的相互和谐,缺一不可。赛先生(science=科学)催生技术,提升生产力,以提高人类物质文明程度;然而,阿女士(art=艺术)柔情似水,她温柔地苏醒人性,感化人们的心灵,启蒙人的灵魂、美丽的向往、美好的梦想,引导社会的精神方向。赛先生与阿女士的西班牙之舞,不是机械的舞蹈,而是生命灵魂的歌唱,这是社会文明不断前行的咏叹。赛先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阿女士则是软实力的象征。缺少阿女士的社会,赛先生不仅孤掌难鸣,而且可能招来磨难。
上世纪50年代后,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与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加加林首次遨游太空,世界为之震动,这标志着苏联科技在世界领先。美国不甘落后,肯尼迪总统发誓领导美国赶上苏联,夺回世界领袖的地位。美国的国家智库和社会学家分析苏联成功背后的秘诀,他们疑惑,美国在欧洲抢到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他们由欧洲逃到美国后,为什么缺少作为?而苏联在欧洲仅仅抢到大批高科技设备,那么苏联的优势在哪里?认真比对后发现,苏联用文化与艺术的优势打败了美国。国家的竞争不仅需要科学技术,而且不可缺少文化艺术,它是启发社会创新意识的催化剂。于是美国从世界各地收罗文物,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引进文化艺术人才,继原子弹曼哈顿工程之后,美国成功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这推动美国工业现代化、凝聚美国人民信心,并奠定美国领导世界的软件与硬件基础。进入上世纪80年代,苏联犯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的错误,忽视文化艺术建设,人心涣散,最后被美国忽悠得四分五裂,至今俄罗斯还在徘徊摸索之中寻找出路。
虽然,百年前遥远的中国无缘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震撼。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文化总是纠结在赛先生与德先生哪个潇洒,其实,中国文化需要一个真正的“第三者”,那就是阿女士(art)。科学与艺术是改变一个国家物质与精神面貌的催化剂,它像空气与水,将带给中国清新的自信、并推动中国百年的梦想。
对于中国的期待,两位大师各有表述。爱因斯坦曾经路过中国,为中国人民的勤奋而感动;毕加索不曾到访中国,但是他深受东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所以毕加索说:“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成为书法家”。
20世纪,毕加索与爱因斯坦两位遨游不同时空的科学和艺术巨匠,在人类和平与和谐的时空平行线上交会了,这是地球球面几何上必然相遇的命运交响吧。科学与艺术,曾经是两条平行线上各自行走的拘谨情人,在欧几里德的框架里,纵使互相欣赏也永远不能相交;然而在全球化弯曲的时空里,她们不期而遇,终于拥抱了。(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5-05-08 第2版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