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磊 刘万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4/1 8:16:21
选择字号: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电荷迁移理论方法研究获新进展

 

 
 
 
 
 
通讯员孙磊 记者刘万生 3月31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克利研究员和邓伟侨研究员等基于π堆积体系中电荷迁移理论方法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在日前出版的《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 2015, 10, 632–642)上发表,题为“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harge mobilities of π-stacked systems by first-principles simulation”。
 
π堆积体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比如有机半导体、液晶和DNA双螺旋结构等。由于体系中存在较强的π-π耦合,因此体系中电荷迁移较为容易。利用这一特性,π堆积体系常应用于电子器件中,比如有机半导体晶体管,DNA分子导线等。不同于传统的半导体体系,有机π堆积体系的电荷迁移服从跃迁机制,因而常规的半导体理论方法无法用于描述其电荷迁移行为。而且由于有机分子的多样性,有机π堆积体系也种类繁多。如何从上百万种可能中找到所需性能的有机π堆积体系是这个领域的关键问题。而一个能够准确定量化预测有机π堆积体系电荷迁移的理论方法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核心。
 
2009年,该研究团队提出一套理论方法,结合Marcus理论和量化计算,能够较为准确预测有机半导体各相异性的载流子迁移率(J. Phys. Chem. B 2009, 113, 8614)。经过几年发展,逐步完善了理论体系,预测了一系列有机半导体中电荷迁移的规律(Chem. Commun. 2010,46,5133; Phys. Chem. Chem. Phys., 2010, 12, 9267)。基于这些前期工作,该成果提出进一步完善的理论方法,做到仅根据π堆积体系的晶体结构就能预测该体系的载流子迁移率,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这个成果为用计算机大规模筛选所需性能的π堆积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73计划的大力支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