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19 9:00:16
选择字号:
时评:高校更名切忌无利不往

 

■温才妃

一份《2015年高校更名通知》近日在网上流传,“XX师范学院”更名“XX大学”,“XX农林大学”改叫“XX科技大学”……听起来瞬间“高大上”。然而,3月10日,教育部证实了这份名单公布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通知》中部分高校的更名传闻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为什么时不时总会有更名的消息爆出?因为对于高校而言,更名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简单地理解,高大上的校名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用人单位,在招生季、就业季爆出更名,会是很好的广告宣传。再往深处想,“学院”变“大学”,行政等级由副厅级变为正厅级,在师生人数、科研经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硕士点数量上均要上一个等级。对于名声不响的大学、学院而言,何乐而不为?

然而,即便行政部门鼓励高校吃成“胖子”,高校也愿意向“胖子”方向发展,但它自身的“健康”如何保证呢?一些高校在去“农林”“钢铁”“师范”过程中,变成了综合性的“四不像”;一些高校在合并、更名过程中,校名中的“医学”“机械”“船舶”特色被埋没。千校一面问题由此日益严重,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自然要落人下风。

“大而全”的反义词是“小而精”。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坚持小规模办学,将其优势学科做到世界顶尖;麻省理工学院为综合性大学,但却坚持突显“理工”优势,最后它们都以“学院”之名让世界瞩目。而在中国,尽管大家都在谈高校内涵式建设,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建设之路,但是,甘心放弃资源争夺、保持现有体量的高校甚少,追名逐利反倒成了大势所趋。

当然,鼓励高校不更名,沉下心来办出特色,却在行政级别、资源配置上予以薄待,自然也是做不好的。行政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消学院与大学的行政差别,让学院里的校领导、教授们在心理、待遇上不会自觉低人一等。另外,在更名指标的配置上,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而非像“点名”一样 ,由师生人数、硕士点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寡决定其升级与否。

一个好名字,固然能给人留下较好的初始印象,但对一个人的评价,则来自于他为人处事中的点点滴滴,而当这个人的品质足以征服世人时,他的名字就成了某种品质的代名词。人是如此,高校更名也是如此。

《中国科学报》 (2015-03-19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