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昌孝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3 14:20:06
选择字号:
刘昌孝院士:产业转型驱动本土医药创新

 

■刘昌孝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药物创新举国行动的激励,我国国产药优势逐渐显现。2011~2014年,一线城市医院国产药与进口药的增长势头平稳,在基本药物与医保药物中,国产药增长比例明显大于进口药。

从待批和在研新药数量分析,未来2~3年会有比2014年更多的新药上市,给不同层次需求的患者更多选择余地。为此,中国本土医药创新发展如何适应当前形势,以产业转型来驱动显得十分重要。

面临转型发展的考验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面临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仿制向创新转型和从内需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型的考验,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需要依靠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难度更大。

药品企业新产品研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面临中国低端医药产业产能过剩,远远超过全球需求量的局面;二是医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三是政府的举国支持重大创新的形式会从平台支持向品种支持或后续支持的变化,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很难具有创新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基础;四是在当今企业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小、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压力。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经营以创新产品和品牌产品为重心,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

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案例184个,比2013年上升24%;2014年共19家医药相关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比往年有较大提升。未来,因为医药市场总量在增加,进一步加快医药健康领域的整合步伐,抓住三个转型的机遇,部署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寻找突破口十分重要。

经过近10年的探索,有的企业已经获得成功的转型经验,回顾2014年本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实例,成功转型、创新业绩好的四家药企有海正、康缘、海思科、双鹤,其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10%,分别达到14.9%、11.4%、11.0%和10.6%。海正药业善于抓住三大转型机遇,使之成为具有开发高难度一类新药和新型优质制剂产品的能力。康缘重点突出中药制剂的深度研发,使其每年研发投入走在全国中药企业的前列。国企在保产值和利润的前提下,应该在管理、运行、激励和合作机制上有所创新,担当主力。

培育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

近30年的生物技术发展,使我国已有多种国外新药引进或在国内研制生物技术药物问世,而且我国目前生物药市场份额太小(2%)与治疗需要质量高、能负担的生物药矛盾突出,而对生物类似药的特殊审评原则至今尚未正式出台。

生物类似药在中国本土研发面临产业变革,一是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小、质量与国际标准距离大、在低价竞争处于劣势。二是面临监管问题,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公布生物类似药审评技术指导原则的草案。三是制定规范后,如何既可以让企业减少申报程序,又能保证其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将面临挑战。

我国一些有资金、有技术和有国际合作能力的民企已经将他们的生物药推进国际市场,如三生公司的重组红细胞生长因子(Epiao)、中信国健的伊萨普(Yisapu)进入拉美国家,海正药业与国外合作将实施推动美罗华等4个生物类似药进入30多个国家医药市场。可以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他们的业绩必将成为生物医药创新的推动力。

重视药物制剂研发是制剂大国转型的关键

从产业发展的战略考虑,本土医药企业必须重视药物制剂研发,促进我国由原料药大国向制剂大国转型。我们熟知,世界超级医药企业进军中国的医药产品不是高成本、高危害、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料药,而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制剂产品。美国FDA批准的药物是以制剂而非原料药公示。我国由原料药生产大国向医药产业强国发展必须依靠发展药物制剂产业,而释药技术又是发展我国高端药物制剂的关键。

从制剂产业发展的策略来看,应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新制剂,结合国际药物制剂发展动态和前沿,我国新型制剂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5个问题。

一是重视企业转型发展。世界医药企业相继压缩研发资金,关闭研发机构,或裁减人员,多数企业关注新型给药系统(DDS)的发展。美国2011年新型DDS的市场规模1535亿美元,以后年均增长率近16%。因此,可以认为,DDS在提升研发速度、减少开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企业利润方面明显优于新实体药物。美国小公司Elan公司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5个纳米制剂均被美国FDA批准。

二是鼓励有基础的企业走出去。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以天津药物研究院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首成立创新联盟,组织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创新制剂和辅料难关,有力提高我国制剂技术水平,如山东绿叶公司多个新制剂走出去的过程中,有的制剂已被CFDA和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三是重视研究新型制剂产业化研发的短板,其理论、技术、辅料、工艺、设备等问题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加大了支持力度,调动了研发机构和企业积极性。在纳米药物制剂方面,美国FDA已经批准多种类型的纳米药物上市,小公司同样能通过制剂途径开展创新研发。我国虽是“纳米论文”大国,至今却无一个纳米药物被批准上市。

四是推进创新制剂研发满足不同医疗需求:目前国产药品基本全是仿制药,其中95%以上都是普通的片剂、胶囊等,经常有100多家甚至200多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药品的现象,而生产缓释、控释、智能化制剂等高端产品的企业却很少,生产儿童制剂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专业研发机构更是寥寥无几。

五是鼓励药用辅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中国药用辅料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与欧美的常用辅料3000~4000种相比,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辅料仅132种,2015年版将增加到271种。我国药用辅料的研发应该从基础、应用、材料、技术和质量等多途径入手,建议国家鼓励立项研发、国际合作、引进有用制剂材料和技术为国内企业服务。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15-03-03 第7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