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2月4日上海讯(记者黄辛)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指出在东亚地区的8个特大城市(megacity)中,珠三角地区超过上海、北京、东京、大阪、雅加达、首尔和马尼拉成为全球最大城市化区域。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盛蓉则认为,目前世界城市化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广受关注,但是对于这一研究论断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盛蓉表示,该报告首先基本概念混淆,前后矛盾。报告认为如果按照单体城市区域考量的话,中国的珠三角地区无论是从面积还是人口来讲都是最大的,紧接其后说这一城市区域包括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已经取代东京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区域,“单体城市区域”以及后面指出所包含的四个城市显然是存在歧义的,珠三角地区由于紧邻香港和澳门,发展较早,因此其在国际学界中的关注度比较高,对于珠三角的指称一般来讲都是多个城市聚集而成的城市群,而非单体城市区域。基本概念的混淆和矛盾对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性存在影响。
其次,概念的理解处于浅层,对国际比较研究范围的确定还需推敲。如果在概念的理解上更进一步,珠三角地区是城市群的范畴,实质上是一个区域的概念,无论在空间规模、形态和功能上都与城市的范畴有本质区别。按照西方学界的一般理解,人口超过1000万即称为特大城市(megacity),报告列出了东亚地区主要城市的人口,发现人口超过1000万标准的地区有8个,分别是珠三角地区、上海、北京、东京、大阪、雅加达、首尔和马尼拉,然而珠三角地区正如其文中所述包括“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实际上是一个多核城市聚集体,而非单体城市或者都市圈的范畴。此外,以上海为例,报告指出因为上海地区的城市化与长江三角洲流域关系密切,因此在本研究中上海地区实际还包括了昆山、苏州、太仓和吴江,可见对研究范围的确定并未完全按照单体城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但是与珠三角城市范围的选择对比来看,起码对于中国城市研究范围的确定有随意性。再如东京,报告指出其2010年人口超过3500万,而对照日本官方数据可知东京都在2010年的人口约为1300万,这里的3000万显然是指东京圈而非单体城市,到底是单体城市还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呢?指称上的模糊反映出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单就上海、珠三角和东京的界定上看,缺乏严谨统一的标准,还需要推敲和完善。
同时专家认为,其论断的评判标准较为简单和单项化,没有凸显出东亚城市化的突出特点。一般来讲,城市化的表现有两种方式,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通常表现为快速的增加城市土地面积和城市人口,动态性很强,而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城市化率通常已经达到90%以上甚至是100%,其城市研究转而集中在城市之间的资源和权力分配上,东亚地区特别中国的城市化显然是前者,其表现出的空间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惊人的。报告中提供了人口1000万以上八个城市的城市化动态数据,比如2000-2010年间,珠三角的新增城市面积增长率为4.5%、东京为0.2%、上海为8.1%,珠三角的新增城市人口增长率为4.5%、东京1.4、上海5.6%。如果在现有城市人口总数和城市面积总数的基础上凸显这类动态数据,更加能够说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城市化的真实图景,仅仅突出现有总数较为简单化。
盛蓉表示,如果说珠三角地区与上海、北京以及东京等地的比较实际上是论错了辈分,那么站在中国城市群研究者的角度,基于世界城市群比较研究的经验,我们认为此类研究仍有斟酌和完善的空间。事实上,由于城市研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于概念和实际研究范围的界定是有相当难度的,根据2010年我国发改委发布并经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我国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在内的16个城市,而2009年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在内的9个城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统计和研究,长三角16市在2010年的人口总数已经接近9000万。
为此,相关专家建议,面对东亚特别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问题,需要充分和全面了解各项政策以及数据,从明确基本概念和界定研究范围开始,抓住城市化的特点,国际比较研究更需要统一评判和研究的标准,多一分严谨,少一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