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苏州大学的校级奖学金金额统统都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苏大取消的这部分奖学金总额约有500万元,增加到了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的账户上。对此公众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奖学金还是“奖学证”
当奖学金变成了一元钱,对学生还有吸引力吗?现在,苏州大学的学生就面临这个问题。有学生吐槽,奖学金干脆改名叫“奖学证”得了。
且不说,学校“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剥离开来,让学生从为了奖金而学习”这种说法透出多少道德洁癖的陈腐味儿。单从资源配置调整的角度看,取消掉的奖学金,基本都注入了“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获益的学生不仅比以前少得多,而且把很多“高中英语拖后腿”的贫困生拒之门外,因而此举也被舆论诟病为“劫贫济富”。
在本期“京报调查”中,66.4%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奖学金改革应该听取广大学生群体的意见,比如将奖学金改革的方案公开,让师生公开讨论。涉及公共资源的再分配,每个学生都是利益相关者,高校不能总端着“家长”的姿态,而忽略学生一方的声音。
新京报评论员 闫曼(原标题:过六成受访者:高校奖学金改革应听取学生意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