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行勇 通讯员 李晓春
日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10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围绕“加强肉牛种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主题作了报告。
印遇龙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肉牛选育改良研究方面做得很不错。但是,肉牛选育改良成本大、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国家和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持续支持方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据了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养殖业占农业生产比重较大,养殖业的发展与粮食等原料储备的冲突正在加剧,用于养殖业的粮食紧缺,比如大约70%~80%的大豆依赖进口。而大量的畜禽粪便也会引起严重的氮污染,2009年,畜禽粪便排放量为400亿吨,其中生猪养殖排放量为200亿吨,包括15000万吨氮排放,排放的矿物元素污染土壤和水,畜产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印遇龙指出,这就需要一方面育出“吃得少,长得快”的优良品种,另一方面注重节粮与环保性养殖技术的研发。如提高肉牛增重速度,增加肉牛的疾病抵抗力。我国非粮型饲料资源来源广、种类多、总量大,富含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为此,应大力推广利用非粮型饲料代替部分常规饲料,以补充动物所需营养素和功能性成分,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开发空间很大。
此外,印遇龙认为,重视发酵饲料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过程,以提高奶牛的泌乳水平,使净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水平升高。并且,发酵饲料的发展对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科学报》 (2015-11-23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