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爱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19 10:23:2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大原创歌曲致敬西部支教

 支教队员与学生在一起。

■本报通讯员 刘爱华

连绵的黄土高坡、盛放的格桑花,八位支教队员,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镜头切换,课堂上、田野里、备课中、野餐时……今年7月,一首致敬西部支教的原创歌曲《如果不是你》及MV正式发布。这是一首由中国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原创歌曲,以支教队员和支教地学生互动演唱的方式,讲述了支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共同成长的深情厚谊。

“支教是一份事业”

《如果不是你》的词曲作者是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博二学生赵若灿,演唱者姚素丽、冯万泉分别是地空学院和数学学院的学生。作为校内小有名气的“音乐人”,赵若灿从大学时就自己写歌自己演唱。而这次的创作早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两年前,赵若灿的妈妈去太行山区开会期间,与当地一户只有奶奶和孙女的人家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双方家庭一直保持联系。“我们不时给那户家庭一些帮助,创作的种子应该是那时候就埋下了。今年初,学校新闻中心的老师找到我,希望我能作一首反映支教生活的歌曲,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创作就这样开始了。”赵若灿说。

随着创作的深入,中国科大人远在西部的支教故事也被一点点挖掘。

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第16届队员蔡波的支教决定始于大一。2010年,还是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蔡波,了解到学校芳草社“一帮一”启明星导航活动。“一帮一”被称为“科大人自己的希望工程”,是中国科大由支教和三下乡延伸出的对口帮扶活动。大一下学期开始,蔡波就用自己做家教的钱,对口资助宁夏海原的孩子,每年资助三四个,迄今已有十多个。“在与孩子们通信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困境,更想近距离地帮助他们,这也坚定了我要去支教的决心。”

周鹏的支教故事一波两折。大四时,周鹏曾经报名去支教,可是未被选中。然而支教的愿望并未在他心中熄灭,2013年,已经在中国科大信息学院读研二的周鹏,再次申请去支教。这次,他作为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第16届支教队的队长带着7名队员奔赴宁夏海原。“人的一生很短暂,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希望将支教当成一份事业。”周鹏说。

“放飞心灵的窗口”

据了解,从1999年迄今,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共有17届111名支教队员扎实行走在“爱心接力、薪火相传”的西部支教之路上。2011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科大为即将出征的第13届中国科大支教队员们题词“志愿服务、报效社会”,这八个字正成为越来越多科大人的自觉行动。

随着创作的深入,支教队的故事让赵若灿对支教有了新的认识:“如今挂在支教队员口头上的轻松和曾经压在心头里的沉重,都让支教的意义变得沉甸甸的。”

2013年,作为中国科大支教队第15届队员的刘翼,前往宁夏兴仁中学支教一年。一年间,刘翼经历过激烈的师生冲突,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既有看到学生点滴进步充满希望时的豪情万丈,也有面对学生难以改变的现状无能为力时的失望沮丧。然而,因为意识到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投资,刘翼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到哪儿,我都时刻谨记自己是科大人,我的一言一行始终代表科大。”

一次,在海原县城的街道上,刘翼与学生同行,手中拿着的塑料袋直到找到垃圾桶才扔了进去。同行的学生对刘翼说:“老师你真有素质。”“那一刻我很受触动,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可是细节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刘翼回忆道。

蔡波尽量找机会给孩子讲述外面的世界,主动为海原二中初三年级学生作关于“大学、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报告。“开始只是在一两个班讲授”,因为反响很好,“后来每个班的班主任都来邀请我作主题报告”。作完这些报告,蔡波整整花了两个月。“非常值得。”蔡波说,“这种补偿教育,投入小,回报大。我们的支教不该仅仅是狭义的课程教学,而是带给他们放飞心灵的窗口。”

“每天的成长暖暖地鼓舞着我”

《如果不是你》中最打动蔡波的一句话是“谢谢你每天的成长暖暖地鼓舞着我”,他说:“每当看到他们的一点点成长时,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他认为:“支教的影响其实是双方面的。”

2000年8月,作为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第2届支教队的一员,23岁的杨锋来到海原县西安中学支教。他还记得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走了十几里路到学校找到他,只为说一句话:“非常谢谢老师!我这一辈子第一次在家里听到了读书的声音,这是我的孙子在读书。”

“每当想到这些,我的血液中总会有激荡和悲怆。那一年的时光深深印刻在我的生命中,成为我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回忆道。 几乎每个支教队员都与支教地的孩子保持长期联系,而在每个支教队员手里,都有不少学生亲手制作的礼物和写下的信件,礼物情深意重,信件令人读之落泪。“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对自我的历练。”如今回校攻读研究生的刘翼坚定了当老师的理想,正在准备接下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周鹏则在这一年中学会了包容,作为南方人的他决定硕士毕业后回到西部;蔡波想继续读完博士,能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呵护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支教地的条件越来越好,教学楼从低矮的平房到簇新的瓦房,再到带有先进教学设备的楼房,一届届支教队员们见证着支教地的变化。面对当地日益完善的教学条件,如今支教的意义到底何在?

这也是一直萦绕在支教队员们心头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支教队员们反复提到“眼界”“自信”“意识”。刘翼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支教队员们的内部交流会上,一位支教队员说:“对于孩子们,我们更多给予的是启发。”

在蔡波的班上,有一个“问题学生”。对这个很多老师都放弃了的男生,蔡波以朋友身份与他长谈了几次,之后,这个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遵守课堂纪律并且认真学习。然而,转变仅仅持续了两周,当所有人都为这种转变感到高兴的时候,他又恢复了常态。

蔡波再次耐心和他深入交流后,了解到学生“想退学去学汽修”的想法。“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大学,我挺支持他的想法。我对他说,生活有无数种可能,只要勤恳踏实做事就行,遇到困难还可以来找我。”

后来,这个男生真的去学了汽修,一次在县城路上遇到,两人聊了很久。

“我们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培养一种信念。”蔡波说,“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去发现并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做的是帮他们找到实现梦想的方法。”

《中国科学报》 (2015-11-19 第7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