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10月29日上海讯(记者黄辛通讯员万珊珊)为纪念中国城市气候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我国著名城市气候学家、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淑贞先生(1915-1997年)诞辰100周年,10月28日至30日,周淑贞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学专家学者、知名校友,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离退休领导和教师,周淑贞先生亲属、学生等各界人士齐聚丽娃河畔,共同纪念周先生百年诞辰,共议大气科学的学科发展。
10月28日上午,周淑贞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中山北路校区地理馆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老校长张瑞琨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穆穆共同为周淑贞先生铜像揭幕。
陈群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周淑贞先生为城市气候学研究开启的新局面,为华师大地理学和城市气候学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激励着我们将师大的学术文脉传承发扬。当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已进一步显现,局地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污染事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提出的“率先进入气象现代化”为学校大气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学校亦明确提出将大气科学作为地学部新的生长点之一,积极开展与中国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的战略合作,围绕城市气象与城市大气环境重点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组建创新团队,推进华东师范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师大地理系系主任的张超教授是周淑贞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他在发言中回忆了60年前进入华东师大学习,毕业后做周先生的助教,然后近半个世纪与周先生共同工作的经历。他表示:周淑贞先生在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气象学与气候学学科建设与教材编写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学术思想、勤奋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风格,为世所公认,其学术成就是对发展城市气候学、地理学的重大贡献,将激励一代代的气候与地理学人。城市气候学研究方兴未艾,必将为她的后人所传承、发扬,她的创新精神,将为后继者尊敬和景仰。
周淑贞先生亲属代表、华东理工大学王行愚教授对此次活动主办方表示感谢,并感言作为周淑贞先生的后人和亲人,要铭记和传承母亲爱国爱家的情怀、自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术和理想孜孜追求的精神,他祝愿华师大在大气科学学科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更大的进展。
铜像揭幕仪式由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老校长张瑞琨、王建磐、俞立中、上海师范大学老校长杨德广、上海气象局原局长王雷等为本次活动题词或写了纪念文章,华师大校信息学院院长褚君浩院士、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桂戌教授、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平以及统战部、校友会、老龄办领导、地学部各院系的师生百余人出席了仪式并合影留念。
揭幕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学院士、大气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穆穆研究员作了题为“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可预报性研究”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报性,关注的是由初始误差、模式误差与天气、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与非线性导致的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探究预报结果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与机制,寻找减小这些不确定性的方法与途径,是当前国际大气-海洋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大气和海洋是地球流体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两个成员,它们的变化通常会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造成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此,穆穆研究员主要讲解了该领域大气-海洋的可预报性及相关的资料同化、集合预报与适应性观测方面的研究;涉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大洋热盐环流、阻塞高压、台风与黑潮等。
据悉,为纪念周淑贞先生诞辰100周年,华师大地理科学学院还将举办“周淑贞先生学术展”和“地理学书展”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将周先生潜心治学、深耕教坛、身正为范的事迹和精神传承发扬,激励吾辈师生求实创造,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