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和各界人士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忆青春岁月,献计未来发展。原河南省委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徐心华,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梁衡,原经济日报社总编辑艾丰,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中央记协书记处书记潘岗,全国文联副主席李前光,于庆田少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百多家兄弟新闻院系的代表,人民大学各学院、部处代表出席纪念大会。新闻学院教师以及本硕博在校生也参加了本次大会。
纪念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蔡雯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回溯了60年来新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新闻学院一直保持着干劲和优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面对层出不尽的新技术、新媒体、新挑战,他代表新闻学院做出三个承诺:首先,要追随时代永不落后,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的新闻传播学发展做贡献;其次,新闻人担当着向国内外传播中国和向中国传播世界的责任,要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第三,为了追随时代绝不落后和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人才,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新闻与传播教育和科研模式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教授表示,六十年来,人大的新闻教育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和中国新闻教育事业休戚与共,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他就学院的一些具体改革思路和措施,即学院的“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简要汇报:第一,在未来五年内,要通过以跨文化、跨媒体、跨学科“三跨”为核心的学科专业改造,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幅创新;第二,在科研创新方面,要通过科研体制的改革和激励机制的实施尽快推出创新含量较大的、新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积极回应学科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一些新的问题;第三,在师资队伍上,结合新闻传播学应用性强的特点,重点建设专职教师和业界导师两支教师队伍,积极地引进一线新闻工作者进入教学和培养的各个环节。他表示,新闻学院有决心、有信心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向到场的校友和来宾表示欢迎,并向新闻学院一代又一代的师长、一届又一届的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她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历经60年风雨,如今,桃李四海,文章天下。这是学院全体教师、校友和同学们的荣光,也是学校的骄傲。靳诺书记表示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将本着教育部已经批复的综合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则,在学校既定的五大发展战略的框架内,对新闻学院在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学院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她衷心希望,新闻学院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时代提出的挑战,通过深化新闻教育改革,努力走在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实践的前列,在传媒业变革中始终保持优势,始终保有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引领性基地、学术研究重镇、国家高端智库和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的地位。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代表新华社向新闻学院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六十年来,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融入时代潮流,专注育人治学,学脉绵长,名师辈出,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新闻传播史论研究、实务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走过的六十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生巨变的六十年,而在未来,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把理想信念作为人才培养的根与魂,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二是要把实践锻炼作为人才培养的桥与路;三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天与地。
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副院长Philip Seib(菲利普 赛博)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他很高兴受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之一。回首过去六十年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新闻传播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继续发生变革。他表示,除了为中国人的生活做出贡献外,新闻与传播教育者和从业者还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教授代表复旦新闻学院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我们应更为关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融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加快提升现行的教学、科研质量,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改革发展方面的很多做法一直被学习和效仿。尹明华教授表示,我们今天下定决心做出的适应时代变化的一切改变,即使并不完全正确,也能够使我们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为后来无数探索提供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新闻学院教师方汉奇在纪念大会上回忆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57年的执教经历,引发全场热烈掌声。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直处在我国新闻教育的马拉松长跑中的主力位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教学上之所以能够达到目前的一个高度,第一,是因为有着对历史的传承;第二,是有着海纳百川的气概;第三,是有着不断进取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应对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挑战。而至今60年,人大新闻学院已经为中国新闻界培养了上万名优秀人才。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55级校友代表胡福明表示,他深深感激母校和老师培育的恩情,人民大学新闻学的教育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发言中,他对未来我国的新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明确新闻媒体的任务,坚定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情民意;同时,要了解新闻传媒的历史,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学院要鼓励学生多学科学习,扩大知识面,并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校友代表杨华结合其多年新闻从业经历进行分享,她指出新闻人的奔跑,既拼速度,又拼耐力,很辛苦,也很考验人。但是现在,必须要调整呼吸,调整意味着在以秒决定胜负的高压中如何坦然应对压力,意味着在重大、敏感、复杂、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把握平衡。在奔跑中调整呼吸,新闻人需要探真求实,也需要勿忘诚实。
在校生代表、2012级本科生张楚君用“致敬”、“感恩”、“传承”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的感悟,在感恩学院教育的同时,她也向六十年里为中国新闻教育、新闻事业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师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校友摄影作品展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60年学术文献展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和图书馆举行。纪念大会结束后,校友与在校生举行了一场难分伯仲的足球联谊赛。
从今年6月6日起,围绕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的主题,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已举办了多场学术论坛,对当今新闻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重点及前沿话题进行了形式朴素、内容实在的学术交流,在学业两界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于1955年4月始建,1958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整建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60年来,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培养了10000余名毕业生,2004、2009、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排名全国第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