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卓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6 9:29:31
选择字号:
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科研团队:累并快乐着

孙超岷(右三)与他的团队 

■本报见习记者 马卓敏

2013年底,结束了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后,孙超岷便毅然踏上了回国旅程,迎接他的是另一番崭新而未知的学术天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用他自己的话说,“从美国到中国,一天也没耽搁,成功实现完美对接”。

人虽然回来了,孙超岷却面临严峻的考验,他称当时的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没有实验室,没有团队成员,一系列问题不时缠扰着孙超岷紧绷的神经。“当时最为迫切的是赶快拿到科研资金,突破脑中酝酿已久的科研课题。”孙超岷说。

让海洋微生物造福人类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孙超岷的研究对象是海洋极端嗜盐古菌,而他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兴趣也正始于此。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孙超岷选择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丙型肝炎病毒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这段经历也真正激发起了他的学术热忱。孙超岷对此感慨颇深:“中国目前丙肝携带者多达4000万人,未来的治疗形势极为严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药,挽救数以千万计患者的生命迫在眉睫!”

和海洋生物打过多年“交道”的孙超岷,很自然地把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的目光投射到了具有独特生态环境价值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上。

孙超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传统意义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主要集中在陆地微生物中,但是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除了从陆地极端生境中获得的微生物外,目前从陆源微生物中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为了发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先导化合物并减少重复研究的可能,他们把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因为作为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地球上约百分之八十的物种栖息在海洋中。孙超岷进一步解释说,由于目前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可以合成与陆地生物结构不同的、活性不一的代谢产物,而这将为未来抗病毒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大量的先导化合物。

据了解,如今人类已从放线菌、真菌、细菌、微藻等海洋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其他用途的生物活性物质。中科院《2013高技术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开始,全球每年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的活性化合物有1000多个。仅2011年,就报道了44种有望用于开发抗各种癌症的海洋微生物学活性物质;2002~2011年的十年间,世界范围内报道了约有132种海洋活性物质对丙型肝炎在不同层次上有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上已有7种药物来源于海洋微生物,包括4种抗癌药物、1种抗病毒药物、1种止痛药物和1种针对混合型高脂血症药物。日本的很多海洋科学家已经开始了筛选抑制丙型肝炎复制的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作,而我国在此领域才刚刚起步。

“据此,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能够抑制丙型肝炎复制的活性物质非常必要,而且有很大发展潜力。这也是我们将此作为实验室第一阶段研究方向的初衷所在。”孙超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此外,团队还针对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开展了海洋微生物源药物前体的筛选和机制研究工作;针对在临床上危害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进行了抑制剂的筛选和机理研究;针对农业和水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原进行了生物农药前体的筛选、机制和应用研究。”

整个科研团队最终的期望目标是能够从海洋微生物这个巨大的宝藏中找到造福于人类的药物。这也是孙超岷将自己的实验室命名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掘和利用”的真正依据和内涵所在。

瓶瓶罐罐与“叮叮当当”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八大关景区,跟海水浴场为邻,与小鱼山为伴。早上,凉爽的海风吹过;傍晚,落日的余辉映红了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孙超岷团队在享受大自然慷慨馈予的美景的同时,潜心“挖掘”着无边海洋的丰富宝藏。

如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孙超岷科研团队已经拥有了9位核心成员。在孙超岷看来,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本领过硬、能打胜仗、众志成城的团队成员,才能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既定的目标奋进,而作出理想的科研成果也就指日可待了。目前孙超岷团队设置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以及博士研究生3名和硕士研究生3名。

这支科研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对于成长于不同文化地区和不同科研环境中的学子,孙超岷认为,多一些不同,更能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产生出耀眼的火花。

“用‘累并快乐着’形容我们这个团队很贴切,”孙超岷告诉记者,“怀揣着探索海洋科学的梦想,大家会集到中科院海洋所的这个小团队中,真正营造出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氛围。”

在实验室,每天早上8点钟,忙碌的一天正式开始了。瓶瓶罐罐与“叮叮当当”响至深夜。孙超岷说,一周团队成员至少工作六天时间,从课题组长到学生,没有例外。实验室的生活就像一个大熔炉,坚持下来必将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炼成一块真金,否则就只能成为炉渣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孙超岷更笑言:“科学研究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运气之说’只存在于传说中。”

目前,实验室已经成功建立了六种针对丙肝病毒不同靶标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同国内相关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其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库进行高通量筛选。针对丙肝相关肝癌的研究也筛选到了几种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化合物,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针对农业及水产养殖业重要病原有抑制作用活性物质的发现,也让我们对绿色生物农药的研发多了一份期待。”孙超岷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5-10-26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