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民研究员(左)与示范户田间交流
部分测产专家在示范田
山西太原讯(中国科学报记者程春生)金秋十月,正是山西秋季作物收获的美好季节。由于今年大旱,该省旱地玉米等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绝收,而分布在全省40多个县的5万多亩旱地渗水地膜覆盖栽培谷子,却是一番丰收景象。山阴县郑庄村农民曹玉桂,今年种植6亩“张杂谷5号”旱地谷子,全部采用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栽培,单产突破800公斤,他深有感触的说:“今年5月至8月降水量比往年少了100多毫米,如此极度干旱的年份,旱地谷子亩产能超千斤,过去做梦都不敢想,要感谢农科院专家给了我们抵御旱灾的好技术。”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姚建民研究员带领的团队,经过持续攻关,成功研制出了可使雨水下渗又能防止雨水蒸发的新型渗水地膜科技产品。经大面积推广示范证明,与普通地膜比较,渗水膜可大大提高光温利用率,旱地覆盖的增产幅度可比普通地膜高30%以上,再运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旱地天然降水利用率可提高到60%以上。他们还结合旱地谷子生产实际,研究发明了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机械化穴播新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谷子精准播种,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谷子间苗费工问题。
“渗水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技术,是在生产运用中不断总结完善起来的,最终是让农民愿意接受,自觉使用,得到实惠。”姚建民介绍说,目前,他们的推广示范点已由原来的几个示范户发展到多个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以及省外10多个县、市。尤其在今年旱情严峻的情况下,使得数万亩示范谷子茁壮成长,丰产丰收。
据了解,地处山西雁门关外的山阴县,今年在7个乡镇的30个村推广了渗水膜穴播谷子旱作高产技术,示范面积达12000亩。今年 9月29日,由国家谷子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牵头,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厅等单位专家参加,对该县渗水地膜全覆盖旱地谷子示范田进行了田间取样测产,“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两个品种的单产分别达到了531.3公斤和710.7公斤。同时对相邻的露地旱地毛谷进行了田间取样测产,单产仅为160.6公斤。
据山阴县农委主任杨晓明介绍,他们的渗水地膜谷子示范引来不少外地农民的现场观摩与惊叹。今年8月21日,天津市静海县有30多名种粮大户,慕名专程前来学习渗水膜旱作谷子高产技术,并表示明年要大面积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