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之光照耀雪域高原 |
——“一三五”指导科技援藏结硕果 |
■本报记者 彭科峰
进入2015年,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所所长姚檀栋无比繁忙。
元旦当天,西藏自治区分管环保的副主席带队,20多个厅局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听取姚檀栋汇报青藏所的工作,并就中科院与西藏的合作进展等诸多话题进行讨论。
西藏自治区对中科院的重视,让姚檀栋既感到压力重大,又觉得信心满怀。因为,这反映出西藏对中科院在藏工作的高度认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近年来,在“一三五”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围绕西藏自治区的重大需求,中科院各院所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让科技之光照耀在雪域高原。
革故布新:时代的召唤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科院重磅推出“一三五”规划。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国家的科研经费拨款日益增多。身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有100多个研究所、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做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尴尬后,科研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坦言,推出“一三五”之前,各研究所的所长、科研人员的“小日子应该还不错”,但与此同时,研究所重复布局、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我大致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几个所都把生物质能源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当然不同所的研究侧重不同,但其中会不会有重复的呢?我看也难免。”针对这种现象,白春礼这样表示。
如果大家都去“跑步钱进”,都去干容易的事情,那么基础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前沿的事情谁来做?中科院如何取得重大的突破?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
“身为科技国家队,如果我们都去干地方科学院、科研机构能做的事情,中科院还能叫科技国家队吗?”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就应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干别人不愿干的研究”,要善于啃硬骨头,要突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一三五”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看似仓促,实则深思熟虑;看似多余,其实不可或缺;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思。
“一三五”,就是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明确科研院所未来5年的一个研发定位、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核心在于,进一步凝练目标、明确重点、优化布局,突出中科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评价机制上,中科院率先改变“以(论文)数量和规模论英雄”的体制,逐步建立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
白春礼希望,中科院能够通过 “一三五”规划,确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助力西藏:合作成果累累
“一三五”规划,对研究所来说是好事一桩,但对某些科研人员来说,却是一道紧箍咒。
以前,随便报个热点项目就可以获得经费,多发表论文就能获得晋升。但现在,要求作和别人不一样的研究,谈何容易。但事实胜于雄辩,过去的一年,中科院与西藏的院地合作硕果累累,恰是“一三五”规划指导的结果。
“中科院与西藏的工作,始终坚持一条主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关键需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白春礼说。
西藏地处中国西北,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科研、教育力量较为薄弱,国内其他科研单位少有参与。但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研机构的参与。 2013年,通过实施“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选取西藏典型的农业村、半农半牧村、城郊村为示范对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彻底解决樟木口岸泥石流与滑坡问题,中科院部署了中科院西藏区域协同创新平台项目——西藏樟木滑坡勘察评估与综合防治方案;2014年8月,中科院完成并发布《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这份报告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为地方提供了详尽的科学参考。
这三个项目(牧民增收、滑坡治理、生态评估)都是自治区政府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中科院专家参与之前,都有一些机构试图完成,但无一完成。最终,只有中科院做到了。
突出优势:找到不可替代性
中科院与西藏的院地合作成效如何,这一点,自治区政府最有发言权。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坦言,中科院与自治区的合作面宽、实事多、效果好,中科院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当中,只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取得科学的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回答并解决好西藏的灾害防治和经济发展问题。而这,正是中科院的强项。
中科院与西藏合作的经验,下一步将会在与其他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合作中全面铺开。不管合作的形式、项目如何变化,院地合作的核心不变,“一三五”的规划不变。
“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任务,大力加强院地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区域发展的紧密结合,体现中科院引领科技创新跨越的‘火车头’作用。”对院地合作,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给出了这样的寄语。
1月5日,陈全国接见青藏所的科研人员,对《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一步,姚檀栋还将与自治区共同拟定西藏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报告,并尽快向中央提交。这意味着中科院的专家,将与西藏共同绘就雪域高原发展的蓝图。
可以想见,在“一三五”规划指导下,这一幕将在全国更多地方上演。
《中国科学报》 (2015-01-2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