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于昨日正式成立。根据市政府、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三方合作协议,学院初期拟围绕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低碳与新能源技术以及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等方向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今年年底开始招收50名博士生,于明年9月正式入学。
面向全球招聘教师及工业界导师
据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介绍,学院从建设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模式上都具有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鲜明特色。
学院主体设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可在深圳和伯克利两个校区开展相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初期拟围绕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低碳与新能源技术、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等方向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根据发展需要,学院还计划拓展建立其他跨学科研究方向,联合中心由清华大学教师、伯克利加州大学教师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教师组成,并邀请工业界导师加入。通过两校师资投入,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和产业界深度参与,将进一步打破大学自我封闭的状态,创建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生教育。
学院将特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国际体系,将为深圳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注入国际元素。学院将提供基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并建设先进的创新性研究和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研究支撑服务,有效应对前沿科技和交叉学科的全球性挑战。
据介绍,作为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新时期合作的提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超越以往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的一般模式,是“大学—政府—企业”三者协同创新的全新探索和实践。
国际学生比例将高于30%
据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介绍,学院将面向全球招生,国际学生的比例将高于30%。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的氛围中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每一名学生将在两校教授和工业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清华和伯克利两校与不同国籍的学生共同学习。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招生工作将于2014年年底前正式启动,学院今年计划招收50名博士研究生,将于2015年9月入学,201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项目,并逐步达到培养规模。招生模式和美国的招生模式一样,按照申请人申请、推荐人推荐等环节组成,学院还将设置综合面试和评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介绍说。
与此同时,学院还设有共1000万元的奖学金,用于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该学院。此外,学院还设有1200万元的学生创业基金,让学生可以组成课题组和进行创业活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