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梦然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12 8:28:11
选择字号:
汪应洛院士:大数据带动决策机制变革

汪应洛

■通讯员 纪梦然 本报记者 张行勇

“大数据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应大力推动大数据研究及产业发展,并以此带动决策机制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变革。”在日前举行的“西安交通大学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如是说。

汪应洛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个数据量暴增的时代。从长远来看,大数据的发展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决策机制的变革,促使从经验决策、量化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应当说,社会上的每个单位都有大量数据,但并不是每个单位都有能力把这些数据用好,因此催生了大数据产业。”

在汪应洛看来,大数据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用巨大。近年来,大数据引起各国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例如,美国于2012年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国防部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共同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的核心技术,扩大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应用所需人才的供给。目前,美国已形成庞大的大数据产业,在企业发展、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大数据研究起步稍晚,但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共同研究如何发展大数据核心技术,以充分利用数据这一战略资源。“我国经济规模如此之大,一旦有了大数据分析工具,会使经济有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因此,中国应大力推动大数据研究及产业发展。”汪应洛强调。

对于高校在大数据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汪应洛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高校开展大数据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发展的需要。例如,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都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找出规律,从而对其开展诊断和治疗,并以此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研究不只是科学研究,更是一项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业。”

为此,汪应洛建议,大数据研究一定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例如,管理、数学、信息等学科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有的研究如何挖掘和采集数据,有的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它们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要想运用大数据作出科学决策,就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他还表示,要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术组织、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和跟进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推进与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探讨,提升我国大数据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在大数据研究领域,如何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这其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还没有大数据相关学科目录培养专门人才,只能借用现有相关专业,培养大数据方向的人才。为此,汪应洛强调,大数据研究和产业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人才,这是当务之急。“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中国科学报》 (2014-08-1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