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穆拉图总统在为母校题字
“老穆,欢迎回家!”7月9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校园里,万国旗随风飘扬,“中埃友谊天长地久”横幅引人注目。这一天,北语校友、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重回阔别37年的母校,与当年的老师、同学共叙友情。
穆拉图总统下车,就被中外学生 “老穆老穆我爱你,欢迎回到新北语”的欢呼声包围。北语青年教师代表为他戴上了北京语言大学校徽,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献上了鲜花。
能够在北语见到自己国家的总统,令正在这里就读的埃塞俄比亚留学生阿贝尔非常兴奋。他说:“总统很了不起,他在中国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能讲流利的汉语,而且熟悉中国文化。他是我的偶像。”阿贝尔希望自己在北语完成学业后,能够像总统一样为中埃两国的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恩母校情
1976年,穆拉图以公派生的身份来到北京,到达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北京语言大学,他在北语学习汉语,与中国结下不解情缘。如今,成为总统的穆拉图依然心系母校,他表示,非常感谢曾经给予他汉语启蒙教育的北语老师们,也非常感谢北语的热情欢迎和周到接待。
看着北语档案馆珍藏的38年前穆拉图的学籍卡、成绩单、学习鉴定表、同学合影,他难掩内心的激动。“1976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当时有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汉语,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环境之中。北语不仅为我上大学打下了良好的汉语基础,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并融入到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氛围中去。我为曾经是北语的一名学生而深感骄傲。”穆拉图总统表示,能够有机会结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他深表荣幸;能够重回北语这个中国语言和文化研究的中心,他非常高兴。穆拉图总统欣然同意,在北语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以资助和奖励来北语学习汉语的世界各国留学生。
北语党委书记李宇明向穆拉图总统赠送了《讲述中国》、《汉字的智慧》、《汉语名句集锦》和《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等中华经典图书,崔希亮校长则赠送了亲笔题写的“仁者无敌”书法竖轴。穆拉图总统用毛笔为母校题字:“北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难忘师生情
穆拉图总统当年的班主任王砚农老师见到往日的学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欢迎你回到母校,非常高兴你还记得我。我至今还记得38年前,我们在教室上课的情景,当时的你学习努力、认真,从不缺课,跟老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课上我们是师生,课下我们是朋友。当时你跟老师说过你的心里话,希望将来回国后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今天你有此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你努力的结果。”
穆拉图总统紧紧地握着王砚农的手,亲切地叫着“王老师”,他动情地说:“非常高兴能够见到当年教我的王老师,在生活上,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在学业上,对我要求严格。对我来说,她是最特殊的一位老师。”
穆拉图总统当年的专业课教师赵玉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还记得当年你在主南教学楼201教室上课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左侧,听课特别认真,喜欢提问题。”
38年前负责留学生管理的张开信和汉语教研室负责人邓崇谟两位老师遥想当年:“那时候,我们和这些学生住在同一幢宿舍楼内,我们既是师生,又是知心朋友,下课时打成一片。如今穆拉图成为埃塞俄比亚总统,这是北语的光荣。”
与穆拉图总统同级(1976级)的委内瑞拉留学生魏克托,应邀前来与老同学相见。他将当年他们在工厂实践的照片赠与穆拉图,纪念那段留在中国的青春岁月。
创办于1962年的北京语言大学迄今已为世界上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在北语的中外校友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如联合国副秘书长卡塞姆·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弗拉基米洛维奇·莫尔古洛夫及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古巴驻华大使阿尔贝托、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德国汉学家顾彬等。他们在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原标题:穆拉图总统回母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