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苦猜题,遇到这样一道令人目瞪口呆的东西。下来以后,学生老师没有不骂的——这谁呀,出这种XX题!
■萨苏
时值高考时节,笔者不由得想起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承彪先生。
潘承彪先生与笔者的父亲母亲交情都不错,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吃饱了撑地去撞汽车,恰好父亲又不在国内,潘承彪先生就急急忙忙赶来看望。那一次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潘先生每次来家都是很淡定的样子,这一回表情却十分紧张,一进门就握住我家老娘的手,连声说:“你可要挺住,你可要挺住啊!”
我当时神志清醒,看了不禁昏头,心想该挺住的是我啊,你拉俺娘干啥?
后来才明白是潘先生误会了。他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到数学所平房宿舍外面,恰好看到不知道谁烧掉的一些垃圾。潘先生心地善良,本来就为我家的事情担心,看到风中烧过的纸片乱飞,不禁疑云顿起,心想这孩子完了、完了。进了门您老先生倒看一眼啊,我就在床上躺着呢,人家可好,一看我家老太太两眼红肿,马上就开始安慰家属了……
过后,潘先生颇不好意思。
潘承彪先生和他的哥哥潘承洞先生都是数学泰斗。数学界父子传承的不在少数,但兄弟都在这个领域作出出色成就的倒不是特别多,至少我所听说过的,也就是潘先生两兄弟了。这可能是数学这玩意儿太累脑子,对先天要求比较高,家里偶尔出一个干这个的还行,连续放卫星未免要求太高。
两位潘先生都在解析数论方面有着出色的成就,堪称双璧。这里顺便给一点“内幕”,大家都知道中国数学界即便是“文革”期间也在世界上占据相当高的地位,但如果人家问,你们中国数学到底是哪方面厉害呢?那很多中国人是不太说得清的,因为这是专业范畴。实际上,中国数学当时最厉害的,一个是数论,两位潘先生、陈景润,都是这方面的权威;一个是分支,杨乐、张广厚都是此领域的泰斗。有人问了,当时我国的科技遭到严重的破坏,怎么唯有数学一枝独秀呢?原因也简单,数学这东西不需要实验室,也不需要电子显微镜,有把计算尺加上个不凡的脑袋就能搞,在其他方面因为投入的限制万马齐喑之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的中国,自然就在这方面闪耀出光芒来了。
不过,我要说的并非潘先生的成就,而是他在数学界一个“可恶”的秘密——他干的这件事,到现在说起来还有不少当年参加高考的人们记得,只不过找不着正主儿是谁。
潘先生温文尔雅的人,怎么会做出“可恶”的事情来呢?
嘿嘿,这就是教育部的问题了。
教育部找了潘先生去出高考题。
中国的高考,习惯是找学科权威来出题的。实际上,我觉得这根本没有道理。因为学科权威的本领在专、在精,对于中学教育那就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实证就是科学院数学所的孩子们没一个敢找自己老爹辅导数学的,我们都知道那肯定是越讲越糊涂。
但是,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教育部它却偏偏不明白!
于是,出高考题,它不找高中的模范教师来做,却找到了潘教授,当然高考出题是很多教授一起来的,潘教授只出了一道题——也还好是只出了一道题。可以想象,刚跟一帮杠头PK完哥德巴赫猜想,忽然让他给小孩子们出题,不出乱子那才怪呢。
那一年,考数学的孩子们都嘬了牙花,有愁眉苦脸的,有咬牙切齿的,有目瞪口呆的,有满地找牙的——找了牙准备咬出题的一口。所有的这些学生,都是卡在了潘先生这道题上。这道题答对了的不到1%。
是太难吗?
那倒不是,潘先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不能拿微分方程折腾孩子们,自己知道不能出这么难的。那出什么好呢?他琢磨着越简单越好吧。
就出了一道特别简单的题。
那就是——请证明勾股定理。
对高考的学生来说,这实在太简单了!但就是因为太简单,根本没有几个学生还记得这东西怎么证。勾股定理么,简直像地球是圆的那么自然,但是证明?这东西还要证明吗?!
就是啊,你证明一下地球是圆的吧。
十年寒窗,苦苦猜题,遇到这样一道令人目瞪口呆的东西。下来以后,学生老师没有不骂的——这谁呀,出这种XX题!
那些天,潘先生就总是灰溜溜的,对议论高考的人很敏感,而且经常打喷嚏。见到同僚,一个劲儿地嘱咐:人家要问,你可千万别说那道题是我出的啊。
估计他嘱咐了不少人,所以,至今还时而听到有人印象深刻地提起这道“罪大恶极”,坑了全国99%考生的怪题,却从来没听到谁说得清它的出处。
时隔二十年再揭开这个谜底,潘先生应该不会反对了。相信当年的学生们也早想开了,反正大伙儿都挂了,又不是我一个。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第11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