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新闻链接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工程科技界希望借此会议,研讨工程科技的创新与人类未来,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大会主题为“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意在为来自全球工程界、产业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的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分享工程科技前沿新知,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为应对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聚集智慧。
本次大会是继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后的又一次盛会,也是纪念中国工程院建院20周年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14年前,由中国工程院主办、11 家政府部门协办的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是当时建国以来工程科技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莅会并讲话。
■本报记者 陆琦
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副老花镜,一只放大镜。只要不出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每天仍然都会准时出现在中船重工719所的办公室里,整理资料,与年轻人讨论。
而在夫人眼里,这位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不是一个好帮手”,“对生活上的事情不太知道,甚至没有给自己买过一双袜子”。
核潜艇,就是黄旭华生命的意义。在那个一穷二白却激情燃烧的时代,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用心血书写了共和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为国之重器研制隐姓埋名一个甲子,直到今天,88岁高龄的黄旭华最关心的还是核潜艇,“希望中国的核潜艇更上一层楼!”
三步并作一步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领导人断然拒绝了帮助中国制造核潜艇的请求。事后,毛泽东主席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为了国家的尊严,响应伟人的号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黄旭华和一批来自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地的技术人员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汇集到那个承载着国人重托的荒山半岛,开始了中国核潜艇研制这项神秘而伟大的事业。
虽然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黄旭华参加过常规潜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工作,但说起对核动力潜艇的了解,他并不比一般人多多少。
“试验方法、测试仪表、模型制造、模型试验等等,一切都无例可循。”黄旭华回忆说,“我们有的,只是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他会发动一批技术人员日夜不停地进行计算,直到结果满意。
在一无资料、二缺手段的情况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五年后交付海军进入战斗序列。
仅仅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就成为除了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有人问:“外国人用几十年分三步走才搞成了核动力潜艇,你们一步成功,是不是中国人比外国人聪明?”黄旭华用平淡的语调回答道:“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人比外国人聪明。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少走弯路。”
“土办法”解决尖端问题
其实,一代艇上马时,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核潜艇的研制。黄旭华坦言,当时先进的技术要求和国内的客观现实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为此,黄旭华提出了“骑驴找马”策略。“驴比马慢,但在一时无马的情况下,先骑驴上路,因陋就简地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找马。”黄旭华把“先进”与“现实”辩证地统一起来,为一代艇研制争取了宝贵时间。
参加过一代艇研制的老同志们都忘不了,他们的总师黄旭华曾经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的技术问题。
黄旭华至今珍藏着一把北京生产的“前进”牌算盘,那是他岳母在银行工作时使用过的。
在手摇计算机出现之前,在没有现代化计算手段的年代里,这把算盘曾经伴随黄旭华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一代艇的许多关键数据都是出自于这把算盘。”黄旭华笑言。
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精确求得艇的重量和设备的重量,确保重心稳定和艇的稳性呢?黄旭华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且天天如此。
“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才使得我们的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基本吻合。一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艇能做到如此,实在不容易。”中船重工719所党委书记张彦感慨。
亲自参与极限深潜
极限深潜试验是检验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之所在。1988年初,一代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做深潜试验。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极限深潜试验大关吗?
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身为总师的黄旭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他都亲自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为了消除参试战士的顾虑,黄旭华带了几位设计人员和他们进行座谈,他坚定地说:“我要和大家一起下潜。”
黄旭华,这位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成为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师。
100米、200米、250米、260米……一个深度一个深度地潜下去,170多名参试人员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接近极限深度时,艇开始一米一米地下潜,全艇渐渐归于寂静,只有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咔哒、咔哒”声。这时,黄旭华依然镇定自若,在听取测试人员各项实测数据的报告后,他果断地决定:继续下潜!
终于,极限深潜试验成功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来到了,一个核潜艇的新纪录产生了。在全艇参试人员的欢呼声中,黄旭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即兴挥毫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在核潜艇研制的系统工程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水滴,但正是千千万万水滴的力量,才推动了中国核潜艇驰骋大洋。”黄旭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辉,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防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报》 (2014-06-0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