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广设大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上大学,对台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衍生不少问题和后遗症,有私立大学把学生当“摇钱树”、学用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日益下降。为应对高等教育危机,台“教育部”近期推出高校“退场机制”,有的向下改制,但升格容易降格难,变得骑虎难下。
仓促升格——大学从23所增至120所
据统计,台湾的大专院校从1994年的130所,增加到目前的162所。其中大学从1994年的23所,增加至如今的120所。大学的录取率,从过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90%以上。1999年台湾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0万人,2005年飙升至20万人,近几年每年约为23万人。
广设大学一阵风下,很多教育机构不具升格条件,就仓促从大专变成学院,从学院变成大学。其中,1999年至2000年,台湾60所左右的专科学校,全部升格成为学院。教改甚至沦落为政治人物骗取选票的工具。如陈水扁在2000年参选时,开出“一县一大学”的支票,他当选后,为了兑现支票,宜兰技术学院、联合技术学院、台东师范学院、台南师范学院纷纷改制为宜兰大学、联合大学、台东大学及台南大学。大学数量浮滥,造成生源质量高低不一,以至于2008年,创下有学生7.69分考上大学的“神话”。
“广设大学”衍生的问题,一是大学高中化,研究生大学化,人才素质渐趋低落。二是学用落差日渐增大,用人机构严重缺人,大学生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大学之间质量的落差也很大。多年来台湾出生率低,招不到学生的高校,开始出现倒闭危机,有的拖欠工资,勉强支撑,高等教育危机日益浮现。
退场机制——计划整并近10所高校
经过谨慎评估,当局终于祭出大学“退场机制”。台“教育部长”蒋伟宁表示,目前全台共有162所大专院校,整并退场后,预计保留153所。
今年1月,台“教育部”宣布,未来私立大专院校辅导将分为“限期辅导改善”、“学校停办”、“土地处理”、“学校法人转型(合并、改办或解散)”4阶段,一旦启动机制,若持续无法改善,经营不善的私校可能在7个月至1年内“退场”。
台“教育部”技职司长李彦仪解释说,私立大专院校如果学生数未达3000人、连续2年注册率未达60%;技专校务评鉴4等、大学校务评鉴2/3以上项目未通过,或系所评鉴2/3以上系所未通过;积欠教职员工薪资累计3个月以上;违反教育法规,将由“教育部”项目辅导,视情况给予1至3个月的改善时间。
今年3月,屏东县的高凤数字内容学院因负债逾3亿元新台币,校方宣布停办,教育当局协助其师生转往其他院校,成为去年推出私立大学退场机制后,首所停办的“实用性科技大学”。接着,同处屏东县的永达技术学院,亦因为面临财务困难及拖欠教职员薪金,被台“教育部”勒令今年全面停止招生,如果明年改善未如理想,将予以停办。
而在公立学校方面,将采取大小合并的措施,首批合并6所学校:成功大学与台南艺术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与新竹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与屏东商业技术学院合并。目前,屏东教大与屏商的整并进度最快,计划8月正式整并,并以“屏东大学”新名字招生。
向下改制——情况复杂面临多方反弹
上场容易下场难。台湾要整并高校数量,提升质量,不是没有阻力的。
“立委”蒋乃辛认为,那些大学不会愿意主动申请降格改制,招不到学生,往往就改系名专业名重新招生。他要求台“教育部”纳入强制规定,办学不佳者,令其改回原制。
有教育界人士直言,当局没有权力强迫学校降格,应保持弹性,让学校自行评估怎么办最好。有学者提醒,“教育部”须同时祭出胡萝卜和棍子,有奖励也给压力,科大转型才有效率。由于私立高校办学多是捐资兴学,当局不可能在私校解散、清算后,让创办人或董事拿回剩余校产,这个因素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关于高校向下改制,私立科大协进会理事长葛自祥就表示不合理不可行,4年制的科大是学校的招牌,一旦降格为专科,“招牌都砸了,怎么可能招得到学生?”台大教授王立升认为,须让营运不善的科大有诱因降格,比如转成专科有好处、有补助,让校方觉得过去的投资不白费才行。
台高教工会批评当局的“辅导改善、转型活化”机制只是口号,实际上一再放任校方侵害师生权益,包庇董事会坐享巨额利益。高教工会秘书长陈政亮指出,改制学校一旦开始停招,没有学费收入,奖补助款又变少,势必先砍老师薪水,最后导致学生学习遭殃。
对退场私校师生的权益,教育当局目前尚无详细的规划,将邀集学校讨论,最后仍须交给校方董事会处理。看来,向下改制,接下来还相当麻烦。(原标题:当年“升格”喜滋滋 如今“降格”哇哇叫 台湾高校上得去下不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