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高长安 通讯员刘焱、王定毅)“一般的毛巾也就五六元钱,而我们通过植入文化元素,可以卖到二十五六元,有的甚至可以卖到上百元。”近日,保定永亮文化艺术创意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段惠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是河北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的一家集毛巾礼品研发设计、生产、电子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研发队伍全部都是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
“公司之所以选址在科技文化产业园,就是看中了河北大学的智力资源。”段惠说。
长期以来,大学服务地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先进技术或设备。河北大学校长傅广生却认为,高校的智力资源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同样大有可为,通过市场运作,大学里无形的人文和艺术资源同样可以转化成真金白银。因此一开始河北大学就致力于打造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文化产业园。
据介绍,目前河北大学以科技文化产业园为依托,整合校内艺术、新闻、建筑等学科和人才优势,正在形成面向市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绿色智慧产业区。截至目前,河北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共有企业46家。其中,文化类企业18家,咨询服务企业和公共平台10家。
为了鼓励师生创办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河北大学还出台相关政策:教师以职务成果入股企业,在成果的研究开发、实施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可占股份的20%~50%;本校师生创立的企业在房屋租金上享受3年孵化器优惠,按市场价50%收取;教师在创业过程中,为学校带来收益者将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其他资格申报中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一系列的优惠鼓励政策,激发了师生们创业的热情。
《中国科学报》 (2014-04-10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