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和千颂伊回到另外的星球? ”“王岐山和奥巴马都喜欢看《纸牌屋》,对此有什么看法? ”近日,这两道华南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题引起家长、学生和教育界人士热议。不少家长质疑:高三学生有时间看电视剧吗?没看的话,怎么回答这道题?如此一来,面试的公平性如何保证?
笔者则认为,可以出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题目,但是,考官要明白究竟想要考察什么,如果自己都不清楚出题的用意,面试就会稀里糊涂。而遗憾的是,此类面试在每年的自主招生中都会发生。这表明我国自主招生有必要提高招生的专业性以及面试考官的素质。
家长质疑是有道理的,你这是考学生是否看过电视剧,还是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如果没有看过电视剧,根本难以回答,这对没有看过电视剧的学生不公平,也不利于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与素质。自主招生中可以有社会热点,但考察的方式,最好还是告诉学生事件的大致经过,让学生发表看法。这就不要求学生详细了解热点,而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近年来不断出现雷题,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高校并没有想清楚究竟要考察什么,以为学生能说出某些电视剧,就是兴趣广泛、关注社会、紧跟潮流,但看不看某部电视剧,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到学生身上;二是一些面试考官没有经验,依旧采取传统思路出偏难怪题。面试的意义,在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而这些根本不需要偏难怪的题目,完全可从身边的现象说起,然后在一问一答中深入展开。这样的面试,考生根本无法准备,因为一个开头之后,接下来的话题走向谁都不知道,有经验的教授会把谈话引向深入,由此了解学生的具体能力。
我国高校总希望自主招生能体现本校的特色,于是在笔试题目、面试题目上玩花样,而综观国外成熟的自主招生,有多少学校是自行举行笔试的?几乎所有名校在招收学生时,都认可统一的学业水平或学术能力水平测试成作为申请依据,而不是自己搞一套。招生特色体现在对这一评价标准赋予的权重,以及对其他评价标准的综合使用上。在面试中,有多少面试官出稀奇古怪的题目?更多的是,在校园开放日、模拟上课、教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中,还原学生的真实状态。
要让自主招生走向完善,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和招生组织来落实。我国大学的自主招生还需推进两方面改革,一是真正建立“统一测试+自主招生”的模式,实行多元评价体系;二是在学校中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学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执行,这才能使招生变得专业化,减少招生过程的随意性。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