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汕头大学赴南极进行科考探险活动的师生,听他们讲述南极此行“极地的不一样经历”。“那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人与自然在其中产生不一样的视野。”领队李丹告诉记者。 陶怡 摄
南极科考队继续前行,探究世界的尽头。 陶怡 摄
中新网汕头3月15日电 题:“极地的不一样经历”——访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
作者 李怡青 陶怡
“能站在世界的最南端,是很多人的梦想。”汕头大学科考队南极完成科考探险项目后,3月6日安全返抵回到汕头。中新网记者15日采访了汕头大学赴南极进行科考探险活动的师生,听他们讲述南极此行“极地的不一样经历”。
2月份是南极的暖季,也是最适宜科考的季节。然而神秘的南极大陆,危险还是无处不在。
“南极的天气变化莫测。”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领队李丹副校长这样告诉记者,“有时候早上还是晴天,突然就会变阴下雨,或者下起很大的雪。”师生们在南极露营实践的那天晚上,正好又下雨、又下雪,风也很大,在室外活动还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李丹介绍,站在南极的大陆上,即使换上专业的靴子仍被风吹得有站不住的感觉。
王小亮是这次科考队环境科学小组的组长,他们组对南极地衣进行了观察。“人们想象中的南极大陆常常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事实上,”王小亮说,在暖季他们看到不少裸露的岩石地面及生长在上面的地衣。长城站附近地衣比较多,南极地衣可用于推断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能最近地紧贴在南极的地面上露营,此生难忘。”罗丽芳是汕大理学院化学系2011级学生,她是科考队海轮探险小组的成员。主要研究南极国际归属、南极装备、南极探险精神等课题。
极地恶略的天气也让小罗印象颇深,“露营后的第二天清晨,天蒙蒙的,风浪非常大,即使队员们都穿上抓绒衣、羽绒服和冲锋衣,依旧觉得很冷。几乎所有队员的冲锋衣裤都被海浪溅湿透了。南极的海水不断地打在脸上,冰冷的、咸咸的。”罗丽芳激动地说。
2014南极科考探险项目是汕头大学推行“全人教育”理念的又一大胆尝试,科考队共有34位成员,其中有18名学生和4名老师。李丹向记者介绍,这次极地的科考活动主要观察海冰﹑冰山、冰川状况;进行了8次登陆浅滩并观察陆上的企鹅群落及其他动物﹑探索极地岸上的地理环境。
“那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人与自然在其中产生不一样的视野。”李丹告诉记者,在南极,我们每个队员都非常注意自己一举一动是否环保。
“南极的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将通过亲身的经历,唤起身边人的环保意识,唤起人们对南极环境的关注,共同保护南极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李丹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