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10 11:27:36
选择字号: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科教融合不仅是口号

 
在前不久结束的“基础科学的未来与科教融合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校长白春礼指出,中科院不仅担负着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目标、引领科技发展的战略使命,更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思想库的重要任务。
 
随着国科大本科招生大幕开启,中科院正在以国科大为载体,将自身的优质科教资源不断注入社会。
 
■本报记者 沈春蕾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
 
●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
 
●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
 
●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
 
●大学生夏令营计划
 
●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
 
●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
 
●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
 
●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
 
●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将于2014年招收首批本科生。这所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随即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有叫好的,“随着国科大本科招生的大幕拉开,一个巨无霸的大学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有质疑的,“教得好研究生,就一定能教得好本科生吗”?面对各种声音,国科大副校长王颖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培养本科生的确是个挑战,但是国科大对此“并非毫无经验”。
 
据王颖介绍,事实上,国科大从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和高校一起开办“菁英班”,联合培养本科生。作为中科院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十项内容之一,目前已经有36所高校开设了72个“菁英班”。
 
自2009年,教育部和中科院形成《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教结合,齐心协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研究生教育》工作纪要以来,从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教育部和中科院的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多次合作会商,最终形成了由10个单项内容构成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保守估计,这十个项目获益学生数将超过16万人次。”王颖说。
 
探索合作新模式
 
2012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9家科研院所签约成立了 “C2科教战略联盟”。
 
“联盟名称中的C2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英文首字母,采用C2的展现方式,寓意合作效应的倍增。”国科大副校长王颖就C2作了解释。随后,C2模式为高校和研究所合作时广为借鉴——既避免了多次重复的合作,也打破了地域、学科、体制的限制。
 
王颖告诉记者,“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双重目的分别是: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探索校所合作的新机制。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和促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在教育和科研工作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科教结合的有效推进、合作共赢。
 
2013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生态环境中心、武汉植物园、城市环境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建“生物科学菁英班”签订合作协议,召开办学研讨会。
 
“华罗庚数学班”是最早开办的“菁英班”,旨在从本科生开始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华罗庚数学班”学生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在中科院或高校读研,也可选择出国或就业。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杨振忠说:“协同创新意味着1加1大于2。”杨振忠与北京大学教授宛新华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在研究所,接触的是世界前沿的科学问题和世界级的学术交流平台,专业性更集中;在北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地体会自由民主、兼容并包的良好氛围。杨振忠说:“我们的合作以联合科研为基础,使拔尖人才的培养根植于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之中。”
 
走出去 请进来
 
2013年3月8日,是一个让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徐林记忆犹新的日子。那一天,他第一次走上大学讲台,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三年级本科生讲授了“动物模型与疾病机理”的第一堂课。
 
不止徐林,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昆明动物所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的许多学者都走上了云南大学的讲台,开“大课”,为本科生们讲授“动物模型与疾病机理”课程。
 
“科苑学者上高校讲台、高校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这是十项行动计划中的三项。
 
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据王颖介绍,现在中科院每年有1200人左右的专家学者定期到相关高等学校,为学生讲授课程或作专题报告;同时,每年邀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的骨干教授近500人走进中科院,为研究生和青年导师讲学并与他们交流。
 
时间回到2011年12月4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中国婚姻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李明舜教授来到这里为学生们作了主题为“婚姻、爱情与法”的讲座,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除了与高校的互动,中科院还组织安排下属110余家研究所(研究院、中心、台、站等)与当地中学形成固定的合作联系。
 
2013年4月18日,中科院院士刘嘉麒走进北京顺义牛栏山中学,以“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为主题,给600余名高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课上,刘嘉麒向学生们介绍了自然灾害的类型、特征以危害,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问题。
 
王颖说,每年,中科院的各研究所至少派遣3~5名院士或著名科学家,参加中学的育人活动,走进中学课堂讲授科普课程,或者为中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对中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力
 
2013年7月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5名学生,走进了中科院兰州教育基地开办的“相约金城”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学员们体验了数字知识分析工具和新型集成知识服务空间,近距离观摩了大科学装置。
 
“重点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研实践、大学生暑期学校、大学生夏令营、中科院大学生奖金”这五项内容也是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的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10个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野外实验站,均对高校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借助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进行实验操作、样品分析等。
 
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等4个国家及省部级实验室也面向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面开放,帮助高校学生来研究所做相关学科的实验,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使用实验室仪器装备,亲身感受大科学装置的魅力;共享实验平台,供给参与所校合作课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使用。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为了深入开放合作,专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年接收来自于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的29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科院已有100余家研究所接纳了来自308所高校的6500余名大学生,其中13个研究所被评为“优秀大学生科研实践基地”,来源于137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获大学生科研实践优秀奖。
 
此外,“联合培养本科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这两项计划让“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多了一个正式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共同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王颖说。 (原标题《科教融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中国科学报》 (2014-03-10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