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延斌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3-3 12:30:34
选择字号:
代表揭短科技成果评审:三天改半天怎能不走过场
 
一本厚厚的评审材料发下来,晦涩的专业术语充斥其间,评审专家正襟危坐,翻阅、浏览,连番对项目研发者发问。三个小时过后,一项在国际国内或“领先”或“先进”的科技成果新鲜面世。
 
“本该3天的评审会压缩成半天,让你连查看设备的时间都没有;成果单位生怕出现‘意外’,甚至连评审结果都事先打印好……”
 
四川省农科院刘建军委员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评审会,对上述情景习以为常。
 
前不久,刘建军刚刚参加完一场评审会,“像我们评审成果,通常就是唱赞歌的多于提意见的”,“人家把你请来,你说人家的东西不行,这伤的可不仅仅是企业的面子,还关系到政府的面子。”
 
科技成果评审会,是对科研人员多年研究形成的技术、品种、成果,进行专家评审,而评审专家应该由主管部门从网上专家库随机抽取。
 
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所长刘凤之委员经常以专家身份参与这种评审,他发现在这种看似公正的“抽取”在实际操作中却不那么“公正”,“有一些大家不太明说的规则。何况,我们也是科研人员,我们也需要项目支持,也需要别的专家评审啊。”
 
辽宁奥克化学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经常要组织一些成果评审。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建民董事长很有发言权:“一般评审的项目,都得到了政府的项目经费,要结题,总得有个说法,有个交代。”
 
而更关键的是,“企业评审的目的又是为了争取经费,你要有省级科研成果啊,你要有省级的二等奖啊,你没有评审就没有资格申请奖。”
 
所以,就出现了企业把“会期三天变半天,连评审结果都事先打印好”的怪状。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官员代表也坦言,“我们当然希望企业的成果顺顺利利的通过;你想想,如果他们没有通过,这不就表示我们的选题不对?成果交给这个单位对方却没能力完成,谁能担这个责任?”
 
政府部门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企业创新,项目结题邀请专家评审,以一个专家能通过、企业可接受、政府能认可的评审报告收尾,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事实并不完美。兴师动众的项目评审,环环相扣的“利益共通”,传统科研体制下的每一个参与方,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评审改革,刘凤之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一个科研成果,最好是社会认可,向社会公示,现在包括政府搞政务公开了,我们科研的一些进展,一些项目的评审和成果的评价也应该公开。”刘建军也给出两点“药方”:“ 第一个是提倡公正的学风,第二个是评审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各方的责任。”(原标题:《三天改半天,成果评审怎能不走过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