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彭怀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25 9:21:07
选择字号:
以创新打造电力丝绸之路
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施工纪实
 
■本报记者 谭永江 通讯员 彭怀胜
 
日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简称哈郑工程)顺利投运。
 
作为哈郑工程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从项目管理、工程技术、施工装备三个方面创新,打造出一条连接西部能源基地和中部经济高地的电力“丝绸之路”。
 
管理创新实现智能管控
 
郑州换流站内高精尖电气设备林立,施工难度大。如果把郑州换流站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阀厅被誉为这个巨人的“心脏”。由于厅内有很多精密的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对温度、湿度、粉尘度等有严格的要求。在这么大的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内,如何确保温度、湿度、粉尘度始终处在合适的范围,是建设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我们自主研发了阀厅设备安装监测管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温、湿度和粉尘度,通过程序自动判断是否越限,并提供报警或语音提醒,有效克服了施工环境要求高、质量工艺要求高等难点。”郑州换流站电气安装项目副经理周亚辉说。
 
同样,在线路工程中,类似的创新也精彩纷呈。在项目部里,全景沙盘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示着工程的线路走径地域、沿途地形地貌,沙盘旁边是互动多媒体电子沙盘管理系统。
 
“在电子屏幕上点击任何一个施工点,马上就会显示出该作业点的工程量、当前进度、施工力量投入、预计工期等。系统天天更新,可对工程实施动态实时管控。”线路项目经理王刚介绍。
 
不仅如此,该公司在线路施工中采用铁塔组立全程监控系统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在换流站施工中研制出升降平台车防误碰报警系统。
 
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
 
作为哈郑工程线路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黄河大跨越是国内特高压直流工程首次跨越黄河。不仅如此,该工程也是国内跨越段最长、导线截面最大、直径最大的特高压大跨越工程。
 
在黄河滩地组建特大型铁塔,防汛必须得到切实保障。因此,该标段铁塔基础在国内首次采用低承台高立柱型,主跨塔基础深达地下60多米,从远处看,如同为每基铁塔都穿上4个防水“筒靴”。施工中,该公司技术人员采用整体钢模板和大槽钢进行模板支护,以近乎“零误差”的精度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督察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黄跨导线共8根,有成人的手腕那么粗,而且施工地处黄河滩地,跨越长、铁塔高、风沙大。该公司实施无人直升机展放导引绳作业,这在河南电力史上还属于首次。
 
黄跨导线采用特强钢芯铝合金,张力较大,普通施工机械难以适应要求。对此,该公司设计制造了目前国内最大吨位的张力机——2乘以100千牛张力机,采用一牵二架线施工方案,只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架线作业。
 
装备创新铸就一流工程
 
在线路豫2标段,面对世界首次特高压直流六分裂、大截面导线跨越高铁架线施工难题,该公司研发了自顶升式高铁跨越架,采用预制钢板装配式基础,实现了高铁跨越网的安全、快速搭设。
 
此外,在工程施工中,该公司技术人员研制出挂胶滑车防止导线磨损,研制出大吨位卡线器、地锚,选用15吨级的滑轮组用于紧线,施工前专门开展了真型试验,有效保证了架线工程的安全高效开展。
 
在郑州换流站,项目部QC小组研制出盘柜运输小车和安装小车,操作简单,节省人力。
 
就这样,一年半的智慧和汗水,终于迎来2210公里的电力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中国科学报》 (2014-02-2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