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3 9:42:08
选择字号:
三十年盐碱战:记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长欧阳竹

禹城站全景

水面蒸发场与60米观测塔

试验场地

■本报记者 甘晓

初次见到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竹,是在山东无棣县西小王镇赛尔农场。欧阳竹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进田间,与麦地的主人交谈起来。“今年作物怎么样?肥料效果挺好的吗?”欧阳竹一开口,居然带有浓浓的南方口音。

追问下,《中国科学报》记者得知,欧阳竹祖籍江苏,生长在广东。

禹城站的实验楼里一张老照片上,年轻时的欧阳竹身材瘦削、皮肤白皙。1983年,大学主修农学的欧阳竹毕业分配至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地理所,不久后,又被派到了远在山东的禹城综合试验站。

三十多年过去了,欧阳竹身形健壮、两鬓斑白、皮肤黝黑,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北方汉子。

“黄淮海战役”战盐碱

欧阳竹扎根禹城的三十多年,不仅他自己的模样改变了,也改变了禹城的模样——当年布满盐碱的海滨荒地,如今已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1979年,为深入研究黄淮海平原旱涝碱中低产田的水、盐运动规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禹城南北庄实验区建立了试验站。“饭菜自己做,房子自己修,播种自己干……”刚刚来到禹城站工作时,欧阳竹与前辈、同事们一起,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几年后,欧阳竹作为禹城站的骨干力量投身至“黄淮海战役”中。白天在地里种地,晚上回到实验室整理数据,渐渐地,他把禹城当成了自己的家。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试验,针对这一地区干旱、渍涝、盐碱的自然条件,欧阳竹参加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套增产的配套技术,包括多打浅水井、灌淡水,阻隔地下咸水。他还鼓励农民挖鱼塘、建农田搞立体种养,把地表的盐碱压下去。

在“黄淮海战役”中,欧阳竹和禹城站的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在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攻关任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突破了一批盐碱地治理的关键技术。

微生物有机肥终结难题

长时间“战盐碱”的经验告诉欧阳竹,要从根本上终结土壤严重盐渍化的问题,可能得从改造土壤结构入手。

欧阳竹的团队研制了一种以微生物改良土壤的有机肥。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是一种利用养殖业畜禽粪便和农业有机废弃物材料,采用高效微生物复合菌种和微生物两步法发酵工艺的专用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

2010年,欧阳竹和同事们在东营市境内一块重盐碱地上施以这种有机肥后,播种上棉花。他们惊讶地发现,施用这种有机肥的土地上竟然长出了棉花。

欧阳竹欣喜地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假设得到了试验的验证。随后,他们又选取了40亩低产棉田,利用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并种植“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开启了“渤海粮仓”项目在无棣的小范围先期攻关试验。最终,这批小麦亩产达315公斤,创下了中度盐碱地种植小麦成功并当年获较好产量的纪录。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欧阳竹与山东滨州市合作,启动了微生物土壤改良资材产能扩大项目,计划3年内逐步将产能扩大到年产5万吨。据他分析,按照重度盐碱荒地第一年改造用量每亩需400公斤测算,每亩投入700元左右,第二年每亩需要200公斤,以后每年只需要100公斤左右即可维持较好土壤质量,预计可改良重度盐碱荒地12万亩。

打造现代农业

盐碱地得到改良后,欧阳竹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他带领团队又打造了“四节一网”的现代农业,使用节水、节能、节药、节肥的新式农业耕作方式。

他们与当地水利部门合作,通过末级渠系改造、墒情监测、按方收费以及在农村成立用水者协会等方法,节约农业灌溉用水30%以上。同时,通过推广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和合作化统一作业,节约能源50%。目前,“四节一网”的现代农业已经推广10多万亩。正是这些工作为“渤海粮仓”项目的逐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艰苦的野外科技工作中,欧阳竹共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周光召基金农业奖、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在禹城站的帮助下,还有很多农业技术在禹城落地生根。当年,禹城站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了“玉米淀粉加工低聚糖”的技术。借助这一技术,禹城市现在已经成为低聚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三大糖”的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功能糖城”。

三十年时间,从“黄淮海战役”到“渤海粮仓”,欧阳竹的脚印遍布鲁西北平原。他和他带领的禹城站从“战盐碱”到推广现代农业,相信通过他们几年的努力,海滨盐碱滩涂将变成富饶的“粮仓”。

延伸阅读

禹城综合试验站简介

禹城综合试验站成立于1979年,1987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开放试验站,1989年被列入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基本站,并于199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试验站。

禹城站地处黄淮海平原的腹地,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母质为黄河冲积物,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表土质地为轻—中壤土,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黄河古道形成的风沙化土地、渍涝盐碱地、季节性积水涝洼地相间分布,历史上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但生产潜力很大,是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以种植业(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畜牧业(牛、鸡、猪为主)、水产养殖业为主要结构,在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禹城站的重点研究任务是通过试验观测数据的长期积累,开展长期观测、研究和示范。学术研究方向是:以水、土、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地球表层的能量物质输送和转换机制、模型的建立和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实验研究;进行测定方法的革新与仪器的改进和研制;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农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展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和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经过三十年的长期研究积累,在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和能量转换机理、作物生长过程和生态学机制、实验遥感技术、农田节水技术、农业试区试验示范等方面形成了优势。

禹城站现有自主产权的农田和试验土地约600亩,在试验地内设置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农田水量平衡观测场、农田微气象观测场、水面蒸发场、常规气象观测场、农田养份平衡观测场、遥感试验场等。

禹城站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态实验站,农田耕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试验观测的代表性和数据质量,因此,优良的农田耕作的配套机械和试验用小型机械必不可少。为此,禹城站还配备了12马力小型拖拉机一台、30马力中型拖拉机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一台,在各试验场内均按农田生产和试验规划布置了喷灌、滴灌、地下暗管等灌溉设备。

欧阳竹

《中国科学报》 (2014-11-03 第8版 平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