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于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10:39:22
选择字号:
江贻芳:从地下管线迈步智慧城市

 

■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于娜

多年来,江贻芳一直奔走在各个城市。他要“梳理”城市地下管线,还要参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咨询等。

江贻芳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与城市地下管线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他还有一些头衔:国标委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专家咨询组成员、《测绘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地下管线管理》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多年来,江贻芳一直奔走在各个城市。他要“梳理”城市地下管线,还要参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咨询等。

从地下管线迈步智慧城市,在江贻芳看来,地下管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一个城市,信用体系建立不起来,就谈不上智慧建设。”江贻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摸清地下管线家底

“通过对已有地下管线数据的整理及对新建、改进管线的实时动态更新,最终实现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相关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这是江贻芳一直努力的方向。

1967年出生的江贻芳,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先后在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勘察院和天津市星际空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曾参与了北京、上海等我国多个大中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和设计。

谈起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江贻芳介绍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个城市在以惊人的速度‘长大’。而在城市迅速向上发展的背后,却是地下管线造成地下空间开发的不足。”

因此,江贻芳与城市的各种地下管线“纠缠”了几十年。

“2005年《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之前,每年有10多个城市做地下管线普查,办法出台之后,每年有二三十个城市做普查。”江贻芳说。

为了摸清地下管线家底,获取参考依据,住建部门于2011年提供经费给江贻芳做国内地下管线的调查课题。在江贻芳2012年的调研中显示:2000年至2011年间,全国共有253个城市开展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但地下管线家底不清的现状在全国依然普遍存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责任不清,导致监管缺失;地下管线分属众多权属单位管理,导致管线信息共享困难等诸多问题。”

为此,除了奔走在各个城市参与地下管线信息化、设计,每到一处江贻芳都不忘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监管机构,加快标准制定和地下管线立法。

近年来,他撰写的论文《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探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查过程质量控制》《美国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在业内引起一定的反响。

探索“智慧管线”标准化建设

今年7月25日,江贻芳为主要起草人的《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查。这是江贻芳参编城市地下管线标准方面的又一成果。

“标准的目的是统一要求、统一行动。”江贻芳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需要城市拥有“智慧管线”。

近年来,江贻芳牺牲大量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城市地下管线标准化建设上努力探索。在参编标准方面,他作为项目顾问和主要起草人,完成了国标《地下管线数据交换技术要求》《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标准;建设部行标《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测绘行业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测试规程》和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监理导则》;地方标准《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等近十项标准。

其中,他参编的《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2011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获得2011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设计奖三等奖。

目前,江贻芳正带领团队积极努力,将于明年推出一本涵盖我国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书。“这本书将从城市公共管理的视角,以提升城市管线管理水平为目的,对各个城市有实际借鉴意义,并具有实施性和操作性。”江贻芳介绍说。

破解三维数字城市关键技术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人员,应以科学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投身到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对于江贻芳而言,他的科学精神和负责的态度还体现在他任职天津市星际空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两年前,江贻芳从北京来到天津市星际空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在江贻芳看来,中国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来到这家公司后,江贻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知识产权“专员”,聘请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两年后的今天,该公司已有专利22件,其中授权专利5件,2014年新申请专利17件,到2014年12月底公司将累计申请专利26件。不久前,该公司在天津市上万家竞争对手中凭借综合实力脱颖而出,被破格评为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这其中,包含着江贻芳的智慧和汗水。

江贻芳最大的心愿是依靠自己多年来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理解和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研发出真正的产品出来。“智慧城市的空间支撑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具有承前启后的紧密联系。”江贻芳介绍,受现有软硬件环境限制,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海量高精细三维数据组织应用困难,难以实现多元信息集成应用,制约了三维数字城市的实用价值;三维数字城市目前主要应用在虚拟展示和辅助规划管理方面,应用广度和深度期待研究和突破。

依靠技术创新,江贻芳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是实现基于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江贻芳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还刚刚起步,还需不懈努力,科学决策问题,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挖掘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核心关键问题,使城市越来越美好。”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1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