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政策已实行近7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师范人才,但实施过程中行政色彩强、限制过死等问题也为人所诟病。不少专家呼吁,免费师范生制度到了必须要重新评估的时候。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刘亚萱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地陆续召开免费师范毕业生双选会的时候。双选会上人头攒动,其中不乏正紧张地进行着一轮轮笔试、面试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身影。
免费师范生政策自2007年起实行,如今已接近7个年头。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人群,来自教育部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省部共建的江西师范大学以及部分试点的省属师范院校。他们虽然享有免学费、毕业后有编有岗的优待,但也必须履行定向任教10年的义务。一旦违约,他们得赔付学费150%的违约金,并计入诚信档案。
每年的就业季,政策变化、招聘单位待遇等都牵动着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神经。因为“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影响最大的时候,不是高考入学,也不是四年学习,而是毕业找工作之时”。湖北籍、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小洋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小洋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免费师范生眼下的焦虑。
焦虑一:“技不如人”
虽然胸前闪耀着名校校徽,但是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李羽内心却觉得 “技不如人”。李羽去年8月回老家实习,在实习中她发现西南大学以及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讲课技能上略胜一筹,而北师大学生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积累上。“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技能上占优势的师范生授课效果更好。”
已经在广东一所高中任教的北师大免费师范生王琳也有同感。她告诉记者,在读期间学校对粉笔字、板书没有专门演练、培训,也没有专门的测试,加之当时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较淡薄,“板书”成为他们那届学生中普遍的弱点。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得知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如广西师范大学都有类似的测试。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研究储朝晖表示,传统的地方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技能要求严格,如今地方中等师范学校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师范院校,原来的优势资源并入地方师范院校,因此对教学技能强调得较多。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唐安国指出,重视学理、忽视技能的问题,尤其存在于重点师范院校。重点师范院校的教师多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非体现在教授学生讲课技能上。
他解释,许多重点师范院校教师有一个观念——师范生不是学校里教出来,而是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该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合理安排上课与见习的时间。“问题是,教学计划中即便设计了技能教授,但到了落实阶段,执行部门并不重视。表现在一些执行部门放水,或是某一个具体的指导老师要求不严—— 一方面抱怨板书为什么要教这么久,一方面又轻易地让学生通过测试。”
“在这一点上,重点师范院校应向地方师范院校取长补短。高校与免费师范生双方都应该有意识地重视教学技能提高。”储朝晖说。
焦虑二:就业限制过死
如今的小洋已经在湖北某中学任教,但当初限制过死的就业政策,差一点让他动了违约的念头。
小洋告诉记者,如果留在本省,他想去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武汉,可当地更愿意要本地户口的生源,而自己并非武汉户口;如果是去外省应聘,很多外省用人单位会顾忌到户口、编制的安排,通常不太愿意接收。同时,一些管理严格的省份,不允许本省就读的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
而根据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遇到去往配偶、父母户口调入的异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以及其他省教育厅愿意接收的特殊情况,允许免费师范生去异地任教。
一项针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一周年”的调查显示,部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违约的第一大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教育单位。
储朝晖表示,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就业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有一定关系。他解释,目前接收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是刚性的,一旦某地接收某位免费师范生就要为其安排工作,这无形中会影响到当地掌权者安排他人就业的名额。另外,在以就业率衡量高校的当下,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与免费师范生还存在就业机会上的矛盾,一些地方师范院校担心免费师范生会抢了其学生的饭碗。
唐安国则认为,国家设置免费师范生本意是希望支援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是一种国家行为;但现实中,部分免费师范生认为当年的高考分数与如今的工作不成正比,挑拣工作,从而演变成一种市场行为。
“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更要弄清楚免费师范毕业生有多少人找不到合适工作,量大与否;还要区分找不到合适工作与毕业后并不想待在教师队伍的人群,毕竟履行10年的从教义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唐安国说。
为了保证2014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2013年11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任教有编有岗。按照规定,2014年5月底前,确保90%免费师范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
焦虑三:再教育“鸡肋”化
毕业临近、工作初年,免费师范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便是读研。
按照免费师范生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教育采用远程教育与集中面授并用的开课形式。但在实际开课过程中,各个学校开展的情况不一。
小洋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承诺的“网络课程建设”实践起来有些拖沓。有好几门课的网页打不开,导致他的学分长期无法修满。而在职教育硕士的学费2万多元,全部由免费师范生自费,让同学们觉得“有点像回收读本科的成本”。
临近大四,一些免费师范生希望通过考取全日制研究生,获得再教育的通道。但是根据免费师范生规定,他们无法报考研究生考试。“即便偷偷报名,审查时被发现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有同学仅仅想体验一下考研,学院里的老师都不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李羽说。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支持免费师范生去考学术型硕士、博士。他认为,首先应该相信学生,专业扎实后再来当中学教师,中学会更加欢迎,学生也更好就业。如果将来学生不回到教师岗位,可以通过交违约金的形式收回教学成本。
然而,在储朝晖看来,网站建设不到位、政策限制固然是学生们产生抱怨的原因,但学生们想抢在一定时间内攻读硕士的心态,更值得关注、提醒。
他表示,一方面,免费师范生制度的设计是希望他们未来从教,享受权利之时还要履行义务,不能任何事情都钻空子;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切忌陷入学历崇拜当中,认为全日制硕士含金量高,却没有看到学得好,学历的含金量才会高,学不好即便是全日制,含金量也不见得高。
“正常的教师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从工作实践中走出来的,不能仅仅依赖追求学历的提升,更应该注重教学基本素养的提升。”储朝晖说,网络提供的是资源的渠道,能否把网络资源与教师长期发展规划、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结合起来,这才是再教育要达到的目的。(部分采访者系化名)
专家建言
重新评估制度的时刻来临
免费师范生政策已实行近7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师范人才,但实施过程中行政色彩强、限制过死等问题也为人所诟病。
相比较2010年《免费师范生选择动机与心路历程调查研究》中,免费师范生六成以上的满意度,2013年有关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免费师范生后悔比例高于50%。不少专家呼吁,免费师范生制度到了必须要重新评估的时候。
储朝晖表示,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从长远来看,应该看个人的志向。免费师范生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但现在去那里就业的免费师范生比例甚低。“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基本生活安排、发展机会等,但免费师范生政策并没有在用人环节上解决问题,而是在培养环节上加以解决,整个改革并不相配套。”
在唐安国看来,国家到现阶段并不缺少教育人才,真正缺少的是安心留在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放开培养阶段,免费师范生违约赔付违约金即可,不要做过多的问责;教育经费投入的重心应该在工作的前5年,关键在于用人阶段,选择支援边远地区的教育人才最重要的是看态度,第二才是水平。”
就该问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曾建议,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将大量流向课外辅导班的退休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给予他们不低于辅导班的收入并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
唐安国对此表示赞同,但他认为选择范围不一定是退休教师,还可以再扩大到年龄偏大的教师,如55岁之后,在原来的教学岗位已到达“山顶”的老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不似年轻人想法多,应该鼓励他们当中身体健康的老教师去农村任教。”
《中国科学报》 (2014-01-09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