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济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3-9-24 15:23:16
选择字号:
浮躁社会滋生科学精神危机
 
我从事针灸研究和穴位电刺激研究工作已近半个世纪,我认为科学精神应该是长期、认真地潜心钻研。像王林“大师”这样的骗术与科学二字相差甚远。外人看起来像雾像雨又像风。也许正是这种看不清摸不透的神秘感,更让人心存敬畏,沉溺其中。
 
从当年宣扬绿豆能治病的张悟本,到出书炫耀与名人合影被揪出来的王林,再到因为违章建筑被微博曝光而被牵扯出的张必清,每一个大师背后都跟随着一干信众,有光环笼罩下的名人,也有胡同里的老百姓。
 
为何那些所谓大师的一言一行令人深信不疑,反倒是真正科学的解释没人信服?追寻背后的原因,与现代浮躁的社会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
 
一个是现代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
 
置身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多数人活得像个陀螺——不是在忙碌,就是在奔向忙碌的路上。人们的时间变得更宝贵,甚至连吃饭、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没有时间,自然很难平心静气地读完一部纸质版小说,或者深入了解某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几乎所有人都选择通过电子终端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利用坐车、等电梯的碎片时间,阅读电子书或者浏览新闻、更新微博。
 
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信息爆炸,这个十年前出现的词汇,到今天仍未过时,反而愈演愈烈。
 
可惜的是,这些动态新闻只能成为一时的谈资,并不能成为人们系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支撑人们对一个严肃问题找到答案、做出决定。
 
既然不能靠一己之力作出决定,大部分人就会选择“随大流”。当然,涉及道德等方面的普世价值观可以跟从。但当某一件事情没有定论,却又有人选择相信时,很多人选择跟从。这种不由自己判断得出、全由他人做主的相信,被称作盲从。
 
盲从现象的造成与中国的文化传承有关。在美国,大人会问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你想喝点什么?这体现了美国人对孩子的尊重,认为他们是有思想的人。孩子们也从小就练习自己做决定。而在中国,肯定是大人给什么,孩子就喝什么。这导致中国人从小就习惯由别人替自己“拿主意”。久而久之,丧失了遇事作出独立判断的能力和习惯。
 
当然,在“大师”们的信众中,不乏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祟的人,希望寻找通向成功的捷径。这样的人更倾向相信“大师”提出的风水、转运的说法。
 
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公众的科学素养亟待提升。也可以说,我国公民科普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科学家对此也是有责任的。现在,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正在按照现代流行的方式重新编纂现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