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教学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称得上是“王牌之师”。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中科大物理学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另据统计,该院毕业生中,迄今已有1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9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最牛”的物理学院,在教书育人方面有何高招。
34名教师“组团”授课
在物理学院,《电磁学》这门课程是由34名教师“组团”来上的。
翻开《电磁学》课程组名册: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为了教好这门课,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和参考书就近10本。
在中科大物理学院,这种由教师“组团”,成立课程组授课的例子还有很多。刘万东介绍,1990年起,物理学院就有了课程组的雏形。目前共有力学、热学、电磁学等20多个课程组,其中12个是物理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由20至40位老师组成。此外,还有9个是物理学科专业课课程组。
“课程组是物理学院的‘特产’,全国高校仅此一家。”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说,这种组团教学的方式之所以在中科大生根,除有丰富的师资力量,还与育人理念密切相关。
据介绍,中科大还建立了一套按照授课水平,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体系。按规定,每位教授至少参加两个课程组,参与一线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课程教学激励机制。”刘万东说。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程
不久前,2010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的江志浩参加了在江西省举办的国际稀土会议,并用英文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江志浩取得这些成果得益于他从大二下学期就进入实验室学习,接触了量子信息、凝聚态、生物物理等前沿课题,早早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
江志浩的实践经历,是中科大物理学院大多数同学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物理学院约有50%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获得学校资助,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开展完整的科研实战训练;80%以上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相关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着眼于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初步动手能力。中科大物理学院从2005年开始,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起了“小灶”,开设了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实验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张增明介绍,这类课程不再只是让学生做单个实验,而是建立一个鼓励学生拓展学术兴趣、进行自主研究的实践平台。学生有机会亲自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分析和解释,并形成自己的实验结论。
刘万东介绍,以物理学院学生为主,全校每年有600多名学生参与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实验课程,其中有1/3的研究成果达到可以发表文章的水平。
百分百,学生自主选专业
2009年,信息科学学院的胡三乐在入学第一年排名年级第一,但出于对物理的喜爱,他转到物理学院。今年,这位“转系生”获得了代表中国科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郭沫若奖,并赢取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满足他走上物理领域求学之路的是物理学院百分百自主选择专业的做法。早在2005年,物理学院开始了在学院内推行自主选专业的尝试。
在中科大,由于物理学院很“热”,面对众多的申请者,组织面试时,主要考察学生的转专业动机和兴趣,学习成绩倒是其次。
“对于想转入的学生,学院不设数量限制,只要学生真心想转入。”刘万东说。
管昇炜是中科大工程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因为确实有兴趣,学院接受了他。管昇炜转到物理学院后,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对于有转入需求的学生,物理学院做到百分百满足。据统计,每年转入的学生约占该院学生数的20%,几年学习后,大多数同学成绩都有较大的提升。(原标题:中科大物理学院教学有高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