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获悉,“中亚干旱区千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与生态系统管理”是该所寻求的三大突破之一,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中亚五国建成由10个野外站组成的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介绍说,“中亚干旱区千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建设,将以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流域生态农业模式为培育方向,在伊犁河流域,建立生态与农业研究站、植物园和生物产业孵化区,建成中亚综合研究基地,“这方面目前已完成规划和初步设计”。
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建成后,将揭示近百年中亚区域生态系统变化过程,阐明水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规律,为上海合作组织提交系统的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同时,还将系统集成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在中亚建成3-5个生态治理技术示范区。
田长彦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通过多年科研攻关,已获创建干旱区生态安全多尺度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建立棉田蚜虫生态控制技术体系、创建流动沙漠地区高矿化度水绿化技术体系、建立罗布泊地区近万年环境演变序列、创建固定半固定沙漠无灌溉造林技术体系、开展中亚地区资源与环境研究等10方面进展。
其中,在中亚地区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已建立上合组织国立科研机构理事会,并与中亚五国科学院20多个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执行国际合作重大专项等项目30项,总经费达亿元人民币。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寻求的另两大突破,分别为“新疆新增百亿方水资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亚成矿域地质成矿机理与斑岩矿探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