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继军 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5-28 13:25:13
选择字号:
新中国首批博士30年后再聚首

1983年新中国首批博士合影。资料图片

30年前的5月27日,注定是一个要载入史册的日子——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在这一天被授予学位。无疑,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人民大会堂里,除了唯一的工学博士冯玉琳因在美国读书没有到场,马中骐、谢惠民、黄朝商、徐功巧、徐文耀、白志东、赵林城、李尚志、范洪义、单墫、苏淳、洪家兴、李绍宽、张荫南、童裕孙、王建磐、于秀源,依次接过了紫红色封面、印有金色国徽的博士学位证书。
 
这18名首批中国自己培养的“土博士”中,6名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6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名来自复旦大学、另外两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
 
30年过去了,当年的“18勇士”都在做什么?5月27日,18名首批博士中的12人相聚在丽娃河畔,在华东师范大学与后辈学子畅谈治学、共话人生。
 
他们中,有中科院院士1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位,曾经担任过高校校(院)长或中国科学院所长的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领队两位。如今的他们,鬓染霜华,对学术的挚爱与执著却丝毫未改。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至今的马中骐,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博士论文答辩的主角。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今天的座谈会,他依然是第一个发言:“基本的工作就是重要的工作。这是杨振宁教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指导我一辈子科学研究的座右铭。基本的工作有大有小,只要是正确的,多少年以后,它都会留在那里。”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是要吹嘘我们这些首批博士有什么成果,我们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学位制度的成果。”李尚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回望自己的求学历程,李尚志动情地说:“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看到了好处再去干,看准了方向就去拼命拿回来,有志者事竟成。”
 
洪家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在数学研究所从事教学研究。“如果要说有什么梦,我希望在未来的20年内把中国建成数学强国,这就是我的梦。这个梦我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座的各位年轻人,这个梦要落在你们身上,希望这个梦能够实现。”话音刚落,屋里掌声一片。
 
“我们的共性,超过了每个人的个性。尽管经历了很多事情和波折,我们都没有迷失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本次活动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建磐对在座的学子说,“当年,中国经济落后、科学落后,那时的我们怀揣着要做科学的梦。今天,你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当年完全不同。外面的世界吸引力太大,在这浮躁的世界中,更需要有人尽心地做学问,静下心来去追科学的梦。希望你们能认准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原标题:去追科学的梦)
 
延伸阅读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是根据这部法律,新中国首批18名博士的论文答辩及学位批准在1982年初至1983年间陆续完成。为表示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1983年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