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4-20 13:52:51
选择字号:
我国有望于2015年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4月19日向记者透露,我国有望于2015年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曾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于2011年11月9日在哈萨克斯坦发射,然而“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升空后未能按计划变轨,导致“萤火一号”探测计划最终夭折。戚发轫表示,火星大约每隔两年才能抵达距地球最近的位置,这意味着最佳发射时机每两年才有一次。上次任务失败后,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时间来重新决策部署、开展准备工作,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时间可能在2015年至2020年间。
 
同时他表示,与发射“萤火一号”时相比,目前我国深空测控能力大大增强。据了解,2012年我国完成了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两个大型深空测控站,以及上海65米甚长线射电干涉测量站的建设。随着这三大站投入使用,我国深空测控网已正式建成。对此,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评价:“这为我国今后数千万甚至上亿公里的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戚发轫也认为,这将力助我国实现对火星探测器的自主测控。
 
他还透露,我国航天专家正在酝酿一项小行星探测计划,将为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基础。据悉,美国已有登陆小行星进行探测的计划,而戚发轫表示,我国计划的探测方式有所不同,不是登陆,而是让航天器伴随小行星一起飞行。“目前这项计划还没得到国家的批准。”他说,“如果顺利获准,则有望在2020年左右实施。”
 
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4月19日举行的院士报告会上,戚发轫以《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太空是继陆地、海洋、天空外,人类生活的第四空间。目前,我国已具备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能力。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主要致力于在三个方面继续提高。一是提高空间探测能力,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探月及其他深空探测工程,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二是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比如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将于近日发射;三是提高信息利用能力,以北斗导航系统为代表,确保2020年按计划建成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