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望远镜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巡天,到目前已观测到光谱150多万条。”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代表今天(3月1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最新进展。
我国投资3亿元建成的LAMOST 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广角望远镜,2008年落成,安放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它的建成使中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迈向国际领先地位。
崔向群是该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她介绍说,该望远镜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后,就开始进行各种调试,2011年进行了试验性质的先导巡天。“这就像是用望远镜给天体做‘普查’。”崔向群说,他们获取了百万量级的天体光谱,2012年正式发布了48万条天体光谱。2012年9月开始正式巡天,到目前已获得150多万条光谱。
“我们就是‘生产光谱’的。”崔向群试图用形象的比方帮助记者理解。“光谱可用于很多研究,研究银河系、星系结构起源、暗物质、系外行星的化学组成等都需要用到光谱。高水平的望远镜给这些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崔向群提到,现在的天气情况对LAMOST的观测造成了一定影响。她解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雨水增多,温度起伏变大,这会对气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成像。“尤其三、四、五月的沙尘暴也让我们的观测无法进行。因为天气不好,有一半的天数不能观测。”此外,城市的光污染等也对观测造成影响。
崔向群说,欧美很多国家都在南美洲建设大型望远镜,建议我国也能在观测条件更好的地方建设天文望远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